何建明,用笔传达家国情怀

编辑:大旗

[原标题:何建明,用笔传达忧国情怀]

何建明,用笔传达忧国情怀_副本.jpg

何建明

何建明的办公室里堆满了书,他就在书堆里的电脑上敲打新作。电脑旁放着一本不久前刚出版的《爆炸现场》,那是关于去年8月天津塘沽大爆炸事件的报告文学作品。他在爆炸后赶去天津采访了很多受难者,在这本书中思考了生命与死亡的重大命题,呼吁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回顾何建明的文学创作,几乎每部作品都在关注富有启发与警示意义的革命历史题材,涉及国家命脉与人民福祉的大事件,或是当代社会生活中值得研究与思考的重要现象。

何建明走上文学道路,源于年少时读到的两本名著,一本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本是《青春之歌》。保尔·柯察金与林道静的人物形象令他刻骨铭心,从此萌生写作的念头。后来,他到湖南怀化当兵,在那里经历了部队生活的锤炼,创作了第一部作品《腾飞吧,苍龙》。30多年过去了,他的创作步伐基本是追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而前进的,这期间中国社会所发生的伟大变革与进步,以及蕴藏其间的人们的拼搏奋斗、喜乐哀愁,都成为他最关心的文学题材,为他的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与灵感。

当代文坛,一些作家的写作似乎在有意无意避开革命历史题材,认为这些题材出不了好作品。何建明则认为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2011年,他写了《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在这本书里他思考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当时的重庆地下党会遭遇惨败?它给今天的我们带来什么警示?他采访了幸存的革命者及其后代,查阅了大量解密的档案,深感“忠诚”是共产党员最可贵的品质:“《狱中八条》是蒙难的共产党人用鲜血换来的教训与启示,时隔半个多世纪仍然振聋发聩。现在虽是和平时期,但越是和平时期,我们越要有忧患意识,党的建设永远都在路上。”

他的《国家行动》则是写三峡移民的故事。有段时间他到三峡移民现场,与那里的群众、党员天天泡在一起,逐渐产生了写作的冲动,“我亲眼见到大量基层共产党员呕心沥血、不惧烦难的工作付出,见到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默默牺牲,内心很为之感动,我要把他们的故事告诉更多的人。”还有一次,他到山西采访,了解到一名纪检干部梁雨润的事迹。当时山西运城一位农村妇女家里遭受不幸变故,多年含冤上访,梁雨润知情后立马赶到这个农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化解了那位农妇盘在胸中13年之久的心结。后来何建明把这件事写进了报告文学《根本利益》,梁雨润也被评为“感动中国2003年度人物”之一。有评论家说,他这是为“百姓书记”立了传,而在何建明看来,自己不过是以作品说明了一个道理:共产党人一定要为人民做事,尤其是为弱势群体着想,我们的党在百姓中才能有威望。

何建明常说,作家要有思想家与社会学家的素质,还要有政治家素质。这里的“政治家素质”,主要是指有大局意识与现实关怀。“我在红旗下长大,我始终认为作家的笔要时刻想着党与人民。当前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书写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一定会出伟大的文学作品。”

(来源:人民日报)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