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兵 身处困境却心怀大爱
【人物素描】
文兵,男,汉族,1972年6月生,海南电池厂下岗工人。
文兵热衷公益事业,投身地中海贫血症防治公益活动10余年,儿子患“地贫”不幸夭折,他毅然捐献遗体,自己也申请遗体捐献,大爱流传。
多年来,文兵一直致力于地中海贫血症宣传公益活动。2010年5月至12月,他自筹资金1.5万余元,印制宣传单5万份,印制易拉宝和展架50幅、宣传条幅50条、厉时210天,行程3000公里,走遍全省18个市县,宣传地中海贫血症防治知识,普及防治常识。
近年来,他累计发起和参与公益活动100多场次。2008年3月,他为双肾衰竭和肺部糜烂病的贫困大学生麦婷婷募集了30多万治疗费。2010年7月他为地中海贫血症患儿周慧菊募集36万元的治疗费。2006年至2010年,他和志愿者们为海南偏远地区农村学校建立16间爱心图书室,为3500名学生送去了大批的图书和文体用品。
文兵荣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海南省红十字会年度优秀志愿者、海南省杰出志愿者等荣誉称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之助人为乐模范”荣誉称号。
文兵,一个普通的下岗工人,儿子身患“地中海贫血”,为了救治儿子,他四处打工辛劳奔走,遇到很多同病相怜的“地贫儿”家庭,身处其中,文兵最能感受到“地贫”带给患者和其家庭的痛苦无助,正如他所说:“一个地贫儿出生对于一个家庭是一个灾难。”在巨大的痛苦和压力下,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放弃,而是选择投身“公益”,做一名预防地中海贫血症志愿者,坚持十余年不遗余力地帮助和自己一样遭遇的“地贫”家庭。
同病相怜激发仁爱之心
文兵的儿子文艺博在一岁多时被检查出患有地中海贫血症。孩子母亲不堪家庭重负而离开,文兵独自扛起了这个破碎的家。
而作为一名海南电池厂的下岗工人,文兵常年奔波于五指山、保亭和三亚等地,忙碌着装货卸货的运输工作。为了要靠输血维持生命的儿子,为了每个月数千元的治疗费,文兵还不得不四处筹借,并上网求助。
在为孩子奔波治病的过程中,文兵碰到了一个又一个“地贫”儿家庭,同样的心酸经历,深深刺痛了他的心。2005年,他和儿子加入海南省红十字会志愿者队伍,成为海南省宣传预防地贫症志愿者队伍里的“父子兵”。
10年间,这对饱受地中海贫血病困扰的父子,不仅在全省范围内为宣传“地贫”防治知识奔走疾呼,还促成了海南省首个关爱“地贫”志愿者服务队的诞生,组建了“地贫家长互助会”,并为推动三亚市政府将地中海贫血病纳入政府救助体系做了诸多工作。
2014年6月,文兵年仅14岁、患地中海贫血病的儿子文艺博因突发脑脓肿引发脑干脑炎离开人世。当儿子生命走到终点,文兵强忍悲痛捐献了儿子的眼角膜,使2人重获光明,并将儿子的遗体送到海南医学院,用于医学研究。同时,文兵自己也填写了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
让爱一直延续下去
儿子因“地贫”早早离世,更加坚定了文兵要在救助“地贫”的公益事业上有更多的作为。
2015年1月15日, 文兵在2014感动海南颁奖晚会现场说,他有三个心愿:第一是组建一支关爱地贫患儿的志愿者队伍,长期做一些志愿活动;第二是建设一个海南地贫关爱网,将全省地贫患儿的信息都上网;第三是进行地贫防控宣传,实现地贫患儿零出生。
2015年5月20日,在海南残友团队的帮助下,文兵多年来渴望创办的“海南地贫关爱网”终于实现了。他希望这个网站能让一个个地贫患儿的家长在这里交流、得到帮助,一个个爱心人士能够加入他们的队伍,给这些孩子以温暖。
打开“海南地贫关爱网”的网站,里面有地贫知识、地贫宣传、地贫之家、求助对象、爱心援助等栏目。
文兵打算逐步给地贫患儿建立健康档案,并且放到海南地贫关爱网上,目的是让社会爱心人士关注到这些孩子,有针对性帮助到这些孩子。文兵说,收集“地贫”孩子的基本信息需要现场家访,还要拍照和跟踪,工作量非常大,他希望更多的人能给予支持。
所以,他想成立一个关爱地贫的义工社,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发动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帮助地贫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