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若星 一肩挑起沉重的家庭一肩筑起丰满的事业
【人物素描】
陈若星,女,汉族,1958年6月生,中共党员,四川省简阳人,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在职研究生学历,陕西省文化艺术报社总编辑。
她前后经历父亲瘫痪、母亲患老年痴呆、自己被确诊为乳腺癌,但她始终面带微笑,友善执着地对待工作、事业、家人、同事以及所有社会上的朋友。
获得荣誉
获得“陕西省优秀新闻奖”20次;
先后11次受到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联等部门的表彰;
荣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荣膺“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受到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和奖励;
荣膺陕西省“百年三八杰出女性”称号。
陈若星荣获陕西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2015年10月13日,陈若星被授予全国孝老爱亲模范称号。
陈若星,一位美丽又富有才情的女士,而生活却给了她不同寻常的考验:
30年前,婚姻破裂。18年前,父亲瘫痪。8年前,母亲老年痴呆。7年前,自己被确诊为乳腺癌……
十多年来,她独自一人照顾生病的双亲,勇敢面对自己的疾病……在事业上,她勤奋执着,成绩卓越,她是陕西省知名记者、总编辑、作家、翻译家,不仅把一份陷入困境的报纸办出口碑,其个人写作累计300余万字。
聆听陈若星的故事,不仅仅是感动,她让我们相信,生活中可能会有很多沟沟坎坎,但是只要勇敢面对,依旧可以活的优雅充实。
正如她在自己《穿越时空的致敬》一文中写道:“伟大心灵的精神滋养,使我的人格得以养成,永远不惧人生的苦难、挫折与困惑,永远心怀光明。”
心怀光明 不惧人生苦难
1997年,陈若星的父亲因脑梗和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而卧病在床,丧失了听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吃喝拉撒都要她管。父亲卧床17年,从未患上褥疮,这背后是陈若星心细如发的精心护理。同时,她还照料患有痴呆症的母亲。
去过陈若星家的人都说,她家像个药店,而陈若星就像一位医生。每天冲洗膀胱造瘘管,每周换管,父亲颌面脱臼后的复位,清理褥垫,换尿垫,以及为躺在床上的父亲理发、剃须、洗头、洗澡,陈若星做起来,俨然一个受过特殊培训的极富经验的专业护士。
而对于陈若星来说,照料父亲,相比照顾母亲,要容易许多。重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大小便失禁,不知冷暖饥饱危险,躁狂与抑郁相间,心情不好时会对身边的人恶语相加,甚至又踹又咬、拳打脚踢。“照料母亲,一天24小时心都得揪着。”陈若星说。
为了照顾两位重病老人,陈若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爱。然而谁又能想到,陈若星不仅离异独身,而且她本人也是一位需要照顾、身患癌症的患者。
2008年从汶川地震灾区采访回来后,陈若星被确诊为乳腺癌。母亲得知陈若星癌症住院后高血压病发作,倒在了地上。当时正在接受化疗的陈若星得知后拔掉针管,跑到医院门口接救护车。
母亲的病情稍有缓解之时,父亲也被送到重症监护室,又一张病危通知书递到了陈若星的面前。就这样,西安交大二附院同时住进了他们一家三口,两个病危,一个癌症。化疗完成后,陈若星顾不上自己止不住的呕吐及深入骨髓的剧痛,在楼上楼下步履蹒跚、晃晃悠悠地奔忙着,咨询医生,联系护工,为父母端馄饨、送稀饭、喂水果、换床垫……在她的精心照料下,父母病情缓解,脱离危险,先后出院,而她又留在医院里继续着自己的化疗。
病情得到控制出院后,每到黎明时分,陈若星就如同往常一样,起身开始为全家人准备一天的饭菜。
低到尘埃里 在尘埃中开出花来
陈若星被广为传颂的是她的“孝道”。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照顾好生活不能自理的双亲的同时,作为《文化艺术报》的总编辑,她的工作亦是可圈可点。
2001年陈若星来到《文化艺术报》时,报社靠政府财政拨款生存,年发行量几千份,连年亏损,债台高筑。
经过长久的分析和思考,陈若星提出了报纸的新定位--在大报和都市报的夹缝中求生存。她说,我们必须改变心态,低到尘埃里,然后在尘埃中开出花来。
作为总编辑,她认定,《文化艺术报》的梦想是为陕西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服务,为艺术家和大众服务,是作新时期陕西文化发展从不缺席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她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报社的创新发展,身先士卒地走在了各项工作的前沿。
2005年,国家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型音乐会《黄河颂》在延安壶口举办。陈若星顶着四十多度的高温,从扮演古船上艄公、八路军战士的演员到导演,做了特别详细的采访,并很快完成了消息《狂飙为我从天落》和报告文学《你听,黄河在怒吼》。这组报道不仅被包括新华社在内的多家媒体转载,而且获得了陕西新闻奖。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时,陈若星第一时间赶到了陕西重灾区宁强。白天,踩在余震频发、残砖碎瓦遍地的泥地上,冒着不时袭来砖瓦飞石的危险,在防震棚里采访。深夜,回到驻地整理资料,平复心情,然后开始彻夜赶写稿子,在第一时间传回报社。在震区度过了七个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她忘我地拍摄了上千张图片,发表了50多万字的报告文学和通讯。陈若星因此荣获了“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在陈若星带领下,《文化艺术报》扎实稳健前行,在人心浮躁的年代,把《文化艺术报》办成了一朵奇葩,荣膺“中国创新专业报十强”。
陈若星本人热爱文学,工作之余,她从来没有停止过创作,只要有一点点时间,她就会去读书和写作,已经累积写作300余万字。有翻译著作《女性?职业?家庭》《烈火与恐怖》,故事集《没有讲过的故事》,散文随笔作品集《夏花秋叶》《俄罗斯札记》,还有电视剧本《日暮乡关》等。著名作家陈忠实读完她的作品后这样评价说:“陈若星的审美倾向和精神坚守,不移不易,可见其清醒和冷静,还有操守,非此都难以10年里不移不易且愈加坚定的精神守护,尤其是在恶俗泛溢的时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