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健:“家”叫中国 愿为“史官”

编辑:车前

0001.jpg

善德人物榜 第135期“善德行者”:李振健

上榜理由: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四十年前(1976年),他的父亲创建了万隆渤良安福利基金会和“华人之家”;他在此基础上发展建成了印尼万隆华人的心灵家园——“百氏祠”。2011年,为了促进华人的和谐团结,也为了让印尼及其它民族的人了解华人对印尼社会的贡献,他建成开放了“华人历史纪念馆”。作为寄托印尼华人情怀和梦想的壮举,他的行为被赞为“功德无量”!他的气象所载已超越地域宗亲。他就是有“印尼华人历史的记录者”之称的印尼侨领李振健,一位“家”叫中国,愿为“史官”的善德行者。

13c2.jpg


善言慧语:

●我要让印尼各族了解华人对印尼的贡献。

●百氏祠要成为印尼万隆华人的一个心灵家园。

●华人历史纪念馆的创办,不仅让华人子孙后代为前辈的光辉事迹感到骄傲,更证实了华人是印尼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464a92649491a9f075839.jpg

行者小传:

李振健,男,出生于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祖籍中国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其父是著名爱国华侨李湘生,其现任万隆渤良安福利基金会主席、印尼慈济功德会万隆执行长、万隆客家联谊会辅导委员。长期以来,李振健融入印尼的主流社会,关注贫困人士的生老病死,开办廉价的医疗门诊,义诊义医;在弘扬中华文化、客家文化,促进华族与友族的友好相处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同时,他还热心家乡的各项公益事业,为梅州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对外交流均做了很大贡献。

0003.jpg

善德故事:

◆推动融合:2011年,在李振健的主导和推动下,印尼境内的第一家以“华人历史”为主题的纪念馆在万隆正式建成开放。馆内不但有华人传统文化、华人迁移印尼简史展示区,还特别设立了“华人对印尼国家建设的贡献”专区。用中文和印尼文双语说明的展版,重点展示了华人参与印尼独立建国历史、华人对印尼政治文化和艺术领域的贡献等方面内容,形象展示了在印尼历史长河中的华人成就与中华文化。对于为何如此设置,李振健表示,推动华人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好的融入印尼社会是我们基金会的宗旨,是华侨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道路,也是我的使命。

◆乐在记史: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冬至的节庆习俗;肉粽、米粉面、油炸鬼(油条)、阿公、马车等等源于中国方言的印尼日常用语;印尼女性礼服、木偶、布袋戏中的中华文化元素;华人迁移印尼群岛的历史;印尼历史上政商文教体等各行各业的杰出华人……一次,一位印尼人参观了华人历史纪念馆后,感叹资料之详实、丰富与价值,说:“没想到这么多的名人都是华人!没想到华人对印尼社会的贡献那么大!”他闻之释怀而笑,说:“这是记录历史的人的乐趣所在。而我则把我从中收获的乐趣共享给了你。”

◆以祭传文:每年的三月八日,“万隆百氏祠”都要依中华传统习俗对已故祖先举行春秋两祭之一的“春祭”。因为祠内供奉着一百座姓氏的祖宗牌位,会有大批华人参加,且祭祀仪式非常隆重也非常传统严肃,再加之百氏祠附近亦会举行多个群众活动,所以每逢这天,华人和中华传统文化一定会成为当地社会热议的话题。而为了更好的传播和传承中华文化,李振健还在祠内特别开设了象棋室、茶艺室等体验设施,在祭祀结束后,华人和当地印尼人均可做下来下棋、品茶,体悟中华传统文化。在此带动下,“如今来参观的印尼人越来越多,甚至超过了华人。”李振健如是说。

善史氏曰.jpg

善史氏曰:

每一位有良知的华侨,都绝不会因为走的太快,而忘记为什么出发!眷恋故土、牵挂祖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血脉中抹不去的情怀。飘居海外的人比“国内飘居”的人更能体悟国家强大和中华文化之美,更愿以游子之身,为国家需要而尽己所能。

德山.jpg

推荐阅读:


善德图谱:一善染心劫不朽 百灯旷照千里明


大家风范:历览前贤国与家 君子忧道不忧贫


公益仁心:成人善事功更倍 动人善愿量无涯


非凡匠心:善养吾浩然之气 悦格斯一业之禅


励志人生:点亮心情及梦想 善待生命并时光


先贤故事:善为至宝取不尽 心作良田百世耕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