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旭丨第一位女空降兵的千万“空投”
善德人物榜 第231期上榜人物:马旭
上榜理由:
她是中国首位女空降兵,在军中被称为“居里夫人”。2018年9月,已经80多岁的她去了趟银行,要给一个很远的地方捐款。远还没什么,关键是数额大,这笔捐款整整是一千万元!于是,银行担心老人受骗,报了警。后经调查,这笔钱是她的毕生积蓄,她要“空投”给家乡。她说:“我是共产党员,我得响应精准扶贫号召。因为我家是北大荒,是贫困县,没有大工厂,也没有矿山,更没有铁路,所以那个地方贫困一些。”她就是黑龙江木兰县人马旭,一位朴素而超凡的善德行者。
善言慧语:
◆我就想把钱都攒下,给家乡父老兄弟。当年要不是他们送我当兵,如果在家,我早死了。
◆与曾经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相比,我能活着已经是无比的幸福,在他们面前,我无限渺小。
◆人的一生只有短短几十年光阴,一定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行者小传:
马旭,1932年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木兰县的一个中医世家。她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年龄是14岁,曾参加过辽沈战役、抗美援朝战争,在数次战斗中获过一等功、二等功、解放勋章等荣誉。她造了3个中国纪录:首位跳伞女兵,跳伞年龄最大女兵、跳伞次数最多女兵。2018年9月,为感念家乡的养育之恩,助力国家扶贫,他向家乡木兰县捐出了她的毕生积蓄1000万元,这是该县有史以来接到的最大一笔个人捐助。
善德故事:
●女兵跳伞:1947年,马旭加入了人民解放军。她与黄继光在同一部队,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多次立功受勋,并在战场上结识了爱人颜学用。回国后,马旭作为优秀卫生员,被保送到第一军医大学深造。空降兵部队组建后,当时28岁的她奉调作为军医担任跳伞训练的卫勤保障。这次调动,改变了马旭的人生,她的脑海里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是军医,如果我不跳伞,部队都从飞机跳伞跳下去了,那我还有啥用呢?我还在家呢,人家都上战场了。”那时的新中国并没有女兵跳伞的先例,所以,部队领导几经考虑,婉拒了她的请求。
●打破先例:领导拒绝她的跳伞请求后,马旭并没有死心,不让上训练台,她就灵机一动,悄悄在自己家中偷偷训练,每天跳五六百次。就这样,半年后,部队要对空降兵进行考核的时候,马旭再次出现在了训练场上。主持伞训的副师长见她两个腿溜直溜直的,一点都没晃荡,千余战友为她鼓掌,当场说:“好!我批准你跳伞了。”从此,马旭开始和其他男兵一起正式训练跳伞,这一跳就是二十多年。20年里,她跳伞200多次,创造了三项中国之最:第一个跳伞女兵、跳伞次数最多的女兵和空降年龄最大的女兵。
●居里夫人:马旭老人还被称为中国“居里夫人”,从1983年开始,马旭决定将自己多年的医务工作经验结合跳伞经验总结出来,献给部队。她与丈夫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和体会,并撰写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空白。同时,马旭、颜学用夫妇还研制出“充气护踝”,让空降兵着陆就像踩在气垫上,减少反冲力,减少扭伤情况,并于1989年获得国家专利。此后,马旭和丈夫又经过多次高原跳伞训练和水上跳伞训练,研制出“单兵高原供氧背心”,并于1996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两个愿望:20世纪90年代,马旭离休后,随着年纪渐长,无儿无女的她越发思念家乡。2017年9月,黄继光生前部队在武汉举行纪念黄继光牺牲65周年的活动,马旭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在这场活动中,马旭见到了多年不见的部队教练员金长福,跟他说起想把毕生积蓄1000万捐献给家乡木兰县的想法,并委托其帮忙联系家乡的政府。2018年5月,木兰县教育局局长季德三第一次跟马旭通电话,了解到老人目前有两个心愿,一是将毕生积蓄1000万捐给家乡,二是希望去世后骨灰可以送回家乡,与父母放在一起。
●千万捐助:马旭老两口住在武汉黄陂区的一处小平房,家中陈设极为简陋——家里有很多书和报纸,没多少家具,睡的床是六七十年代的硬板床,沙发也是四五十年前的老式沙发,已经露出破麻袋和棉絮了,穿的是部队发的军装,吃的都是简单饭菜。捐出的这一千万积蓄,是她们的所有。她说:“我跟着解放军走以后,我就想把钱都攒下,给家乡父老兄弟。他们送我当兵,如果在家,我早死了。我希望把这些钱用于家乡的教育、文化等公益事业。只有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家乡的发展就会更充满希望。”她还说:“与曾经在战场上和牺牲的战友相比,我能活着已经是无比的幸福,在他们面前,我无限渺小。人的一生只有短短几十年光阴,一定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善史氏曰:
超凡的追求,感人的回馈,蓦然回首处,她们的正与暖,何曾消减?
如何渡人生,怎样报家国,高山仰止时,我们的追与求,又当如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