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桓英的理想:实现一个没有麻风病的世界
[原标题:与麻风病人零距离接触的女医生]
新中国麻风病防治史上,她是与麻风病人零距离接触的第一位医学专家!这位老人的足迹走遍云贵川17个地州、59个县的麻风病高发区。
不怕麻风病的女医生
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有一个不知名的小村落,村民都是因为得了麻风病而被迫迁到这里的,大家都称它麻风村。1983年春天,这里来了一位女医生,她就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桓英。
李桓英1921年出生于北京,第一次接触到麻风病人是在1970年。那时她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工作,和一些医学专家被下放到苏北“麻风村”。那时,医生们参与治疗时总是把自己像防化兵一样封闭起来,外露部分只剩下两只眼睛;发药时,许多医生是通过木棍传递过去的。
麻风病人受疾病折磨和社会歧视的悲惨境遇深深地触动了李桓英。随着工作的深入,她渐渐了解到,麻风病传染性并不很强,95%的人对这种病有免疫能力,之所以会引起人们的恐惧,主要是因为它能致残。麻风病的潜伏期很长,最初病人身上会出现一些浅色的色斑和皮损。因此李桓英认为,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工作的关键。
在新中国防治麻风病的历史上,作为医学专家,李桓英可谓敢与麻风病人零距离接触的第一人!病人试探着同她握手,她拉着就长时间不松。她经常是不戴口罩,不穿隔离服,病人家的水她仰头就喝,病人家里的饭端起碗就吃。没过多久,整个麻风村沸腾了起来:“天哪,北京来的女摩雅(医生)不怕麻风病!”
她治愈了麻风病
在检查中,李桓英发现8岁的岩糯臀部有一块未定类麻风,有指甲盖那么大,扎他也没有感觉,这正是早期麻风病的特点。于是,岩糯成了李桓英所提倡的早发现早治疗的最大受益者,由于发现及时治疗及时,他体内的麻风杆菌被彻底杀死。
对岩糯的成功治疗,让村民们完全接受了李桓英所带来的药物。正当李桓英为联和化疗方法得以顺利实施而感到高兴时,一些村民开始拒绝服药。
原来,在服用了李桓英提供的药物后,有些病人的脸色开始发紫,从而引起了村民们的恐慌。李桓英知道这是一种正常的色素沉淀现象,她挨家挨户做病人的工作,后来,她干脆就在麻风村住了下来。李桓英的真诚打动了村民,他们开始按要求正常服药,3个月后,病人的色素沉淀明显好转,症状开始消失。24个月后,李桓英再一次来到麻风村,和基层麻防人员一起为村民进行了复查,所有服药的病人全部治愈,且无一人复发。
一生奉献给病人
在李桓英自己制作的地图上,有三面小旗,标出的地方,就是李桓英防治研究麻风病的3个试验点,它们都在西双版纳勐腊县境内,是三个疫情最为严重的麻风寨。那一年,李桓英已经58岁了。从北京到那里要用几天,然后还要乘汽车走六七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由北京去一趟麻风寨,即便是年轻人也会累得几天爬不起床,但年近花甲的李桓英却硬是挺了下来。
过完2017年春节,96岁的李桓英又要出发去云南。她想看看那里治愈的麻风病人病情有没有复发?他们的亲属有没有潜在感染?“实现一个没有麻风病的世界”是李桓英的理想。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