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独立自由勋章的设计者王通
[原标题:独立自由勋章的设计者]
1955年2月12日,毛泽东发布主席令,决定颁发“独立自由勋章”给朱德等117人。很少人知道这枚勋章的设计者。他的名字的叫王通,他从出生直至2010年去世,几乎没离开过上海。
凄惨的童年
1913年12月6日,王通出生在上海一个职员家庭,原本家境尚好,但父亲在一次事故中视神经受损,双目渐渐失明。家中无钱供年幼的小王通上学,失明的父亲就激发他对绘画的兴趣。天资聪明、领悟力强的王通,每每得到香烟牌、火柴盒和糖果纸之类,就会兴趣十足地对照临摹,绘画的天赋初见端倪。
王通刚满10岁,病情日趋严重的父亲撒手人寰。面对家徒四壁,连祭奠逝者的相片都无钱置办的母亲束手无策。懂事的小王通对着父亲工作证上那张一寸的小照片用心临摹,画出父亲的遗像,在极度悲痛中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幅作品。
王通12岁那年,无奈的母亲只得狠心将他送到一家工厂当学徒。还未成年的他,干着超体力的活计,终因劳累过度患上肾病,母亲也在贫病交加中离世,丢下小王通孤零零的一个人挣扎在人世间。
在上海美术界拥有一席之地
好心的邻居托人将王通介绍到一家制造厂当童工。尽管做工很辛苦,王通还是坚持每天晚上到工人夜校学习文化并习画。凭着坚持不懈勤奋自学的毅力,18岁时考入上海联合广告公司,成为绘画实习生。几年后,他又考取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广告部美术员一职,设计香烟牌。由于有周柏生、王通、唐九如等生力军的加盟,这一时期“南洋”的烟画作品,从绘制到印刷可谓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但在日伪黑暗的统治下,中国的民族实业生存异常艰难,王通进入“南洋”仅3年,公司难以为续,只得遣散员工。直到抗战胜利后,王通才得以进入荣昌祥广告公司任美术员。
此时的王通,在上海美术界颇具知名度。在永安公司的画廊展出过绘画作品,与刘海粟、潘玉良两位中国美术界的重量级人物同时举办过个人画展,王通将这个画展的所得款全部募捐给慈善机构救助难民。
设计独立自由勋章
1953年,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发动美术工作者响应中央军委总干部部的号召,设计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王通选择设计独立自由勋章。
设计独立自由勋章,王通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他大量阅读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史料以及抗战的小说,渐渐地画面在他脑海中丰满起来:独立自由勋章应表现1928年,毛主席与朱总司令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时,预示着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还要有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宝塔顶上的红星元素。立意明确后,王通昼夜伏案创作。当时有八十多位美术工作者参与设计,王通设计的独立自由勋章从众多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独立自由的象征。
王通的女儿回忆,1999年10月1日,北京举行威武雄壮的世纪大阅兵。王通端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盛况,当看到电视屏幕上出现承载着巨大的独立自由勋章模型的“八一”彩车缓缓驶过,禁不住热泪盈眶。亲朋好友看见电视播放中独立自由勋章的画面,也纷纷打来电话祝贺,年届耄耋的老人难以抑制激动和自豪。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