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丨中国第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博士”
善德人物榜 第196期“善德行者”:侯晶晶
上榜理由:
人,可以认输但绝不可以放弃!她11岁双腿残疾、13岁自学中学课程、22岁以优异成绩通过英语本科17门自学考试、23岁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录取为硕士研究生、26岁以专业方向第一的成绩考上南师大教科院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生,29岁博士毕业留校任教直至成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她不仅用坚强和拼搏,点亮了自己的人生,还积极探索着帮助改善其他残疾人生活的途径。她就是中国第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博士”——安徽当涂人侯晶晶,一位“在轮椅上书写人生华章”的善德行者。
善言慧语:
◆精彩的人生,既不会因残疾而自卑,也不因各种荣誉加身而自傲。
◆能以我的一点点所学服务社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一种别样的幸福。
◆人生似波浪起伏,有波峰波谷。无论处于何种境遇中,都应该尽量沉下心来做点事情,不要迷失方向。
行者小传:
侯晶晶,女,汉族,1975年11月生,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中国第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博士”。1986年,因为误诊导致下肢瘫痪,被迫辍学。她毅然迎战生理上、心理上和学业上的三重考验,在家坚持自学10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南师大录取为硕士生和博士生,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被评为“优秀硕士、博士毕业生”,并留校任教。她曾获全国自强模范、江苏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被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办公室树为时代先锋。
善德故事:
●一次误诊:1975年,侯晶晶出生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因为从小迷恋读书写字,4岁时就被父母送进小学。让大家惊讶的是,在第一个单元测验中,她就得了双百。很快,侯晶晶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11岁那年,这个活泼的小女孩因为一次误诊,从此失去行动能力,瘫痪在床,不得不告别校园。侯晶晶坦言自己当时也曾很低落、绝望,但家人的爱给了她极大的支持。父母从未在她面前叹息流泪,总是乐观地告诉她不要放弃希望。远方的姑父姑妈长年与她通信,鼓励她自学成才。最终,亲人的疼爱和鼓励使她走出“生命中的黑暗”;她听从了姑妈建议,决定自强。
●自学之路:双腿瘫痪后,侯晶晶在长达10年的自学历程里,每一步她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坐在专用沙发上看书,时间久了下肢会因血流不畅而浮肿,每隔一两个小时侯晶晶就必须把腿放直,让母亲按摩一会儿。最难熬的还是冬季,由于下肢没有知觉,晚上睡觉时,她的腿经常被放在被褥里的热水袋烫得血肉模糊,几乎每次都要到第二年春天才能蜕痂。1994年,侯晶晶第一次坐在轮椅上进入自学考试的考场,这几乎也是她瘫痪后第一次出门,当时她虽然既激动又紧张,但《基础英语》3个小时的考试她只用了1个多小时就自信地交卷,《大学语文》也考得非常顺利。最终侯晶晶的《基础英语》获得了马鞍山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圆梦教师:1998年,侯晶晶以外语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为南京师大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结束了10年自学生涯,她开始了最大限度挑战体能与耐力的学校生活。由于控制不了上厕所的时间,又无法用一般的公共设施,每次离开宿舍去听课,她都提前几小时禁水。即便如此,为了以防万一,她总是背着一个大书包,里面装着用来方便的器具。后来,侯晶晶终于圆了小时候的“教师梦”,成为南京师大的一名教师。提起这些“事迹”,认识侯晶晶的人都评价她“意志如钢”,她则淡淡地说:“认准一个正确的价值方向,化为点滴行动,坚持不懈,我只是在努力这样做。”
●衷情讲台:从双腿残疾的小女孩到轮椅上的女博士,再到执教大学讲台,侯晶晶深感“教育对人的生命力有着一种巨大的唤醒力量”,也因此对有质量地带教学生格外看重。2013年1月,侯晶晶申请到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一年的机会。“不能因为访学耽误指导学生。”侯晶晶这样要求自己。于是,“白+黑”成了她这段时间的工作常态:白天,她忙于访学和研究工作,深夜11时许则开启跨洋指导模式,通过SKYPE软件适时对话交流或发邮件。如此持续一两个小时是常事,睡眠时间因此屡屡被压缩,但她无怨无悔。
●平视赞誉:侯晶晶对残疾人群体的生存发展状况一直格外关注,工作之余,少管所、儿童福利院是侯晶晶常去的地方,每一场帮教活动都可以看见侯晶晶推着轮椅、充满热情的身影。曾经,侯晶晶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1000元捐给少管所作为“图书专用资金”,又把自己的600元“全国自强模范”奖金添上400元捐给了家乡的聋人学校,直到受助单位把电话打到学校,同事和领导们才知道……对于这些,她一直以一种从容冷静的态度对待种种赞誉,她说:“人生似波浪起伏,有波峰波谷。无论处于何种境遇中,都应该尽量沉下心来做点事情,不要迷失方向。”
●人生感悟:作为中国第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博士”,对于自己的经历,他曾接受过一家媒体的采访。采访中,记者问她:“被误诊而导致下肢瘫痪,并失去了上学机会后,面对不可避免的自卑和绝望,您是怎么克服的?”她说:“这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两条完全一样的人生道路。既然自卑已经出现了,就要想办法去战胜它。没法上学,我就自学。”她还说:“自卑就像是一座大冰山。自卑的冰山会随着自信的萌芽而慢慢消融,每朝每夕的消融,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量的积累,就不能达到质的突破。量的积累,需要的是意志和毅力。”
善史氏曰:
战胜恶运者,皆意志坚强人。正如《韩非子》所说: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