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摘记 | 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系列之九

编辑:海念

编者按: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系列专栏自刊发以来,持续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诚如樊希安先生在《军履回望》序章所言:“论他的写作成就,我认为最高水平还是体现在理论造诣上。作为党的高级干部,明刚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他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进行学思践悟,许多方面的见解独到而深刻,且善用清新优美的语言,阐述深奥新颖的道理,使人乐于接受,令人耳目一新。因此,他的文章被广泛采用传播,不仅拥有大量的网络读者,还是一些单位党团组织的学习教材。”应读者们的要求,中华善德网将继续转载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系列文章,敬请大家关注并支持!

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少将副主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后,引发读者热议。

485de8aed5.jpeg

该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文集由“理论之光”、“军营之声”、“心灵之窗”三卷组成,收录了作者张明刚从军40年来公开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文章、新闻作品、文学作品183篇、55万字。这些文章,有30多篇获奖或被选为教学范文,部分文章被网络平台转载百余次、浏览量超千万。

2022年10月,该书首版问世后,受到铁凝、邵华泽、孙晓云、孙继炼、徐贵祥、樊希安等名家好评和广大读者喜爱,引发主流媒体关注。2023年8月已经是第4版第6次印刷,累计印数超过12万本。

名家书评认为,该书书写了作者从乡村少年到边防战士到共和国将军的奋进之路,展现了作者对党、国家、军队和人民的赤子情怀,见证了新时代人民军队强军兴军的伟大进程,充满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正能量,是一个农村青年参军报国的励志故事,是一部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图书,是一种激励广大青少年立志成人成才、紧跟党奋进新征程的生动教材。

微信图片_20231215173815.jpg

张明刚,男,汉族,湖北随州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陆军少将军衔。曾参战荣立战功、被评为“火线优秀共产党员”并在前线由士兵直接破格提拔为军官)

【学习摘记】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理论之光系列

在改进思路方法中提高抓建基层能力

题记:基层是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我们党在长期建军治军实践中始终高度重视基层建设。各级党委和领导机关必须强化强基固本思想,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不断改进指导抓建基层的思路方法,切实提高新时代军队基层建设的质量效益。

我们党在长期建军治军实践中,始终高度重视基层建设。加强新时代我军基层建设,是强军兴军的根基所在、力量所在。

6a7ed780dc824.jpg

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军委基层建设会议上强调指出,这些年,强军兴军步伐很快,我军基层建设在使命任务要求、建设内涵、日常运行状态、部队组织形态、官兵成分结构、外部社会环境等方面正面临许多新情况新变化。要科学把握、积极适应,认真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站在强军兴军的新起点上,各级党委和领导机关必须深刻把握新要求、主动适应新变化、积极研究新情况,从基层实际出发、从具体问题入手,不断改进指导抓建基层工作的思路方法,切实提高抓建基层的质量效益

立足长远,保持滴水穿石的持久力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建设“三个过硬”基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贵在经常、难在长远,必须经常抓、抓经常,反复抓、抓反复,长远抓、抓长远。无论形势如何发展变化,始终保持大抓基层的态势与定力不能变。

09965bc83d454ba.png

要坚定“依靠基层、建强基层”的信念。只要我们一步一步、扎扎实实把基层这个基础打牢、底蕴夯实,不为出名挂号,不搞短期行为,不求轰动效应,不图一时之效,我军基层建设一定能够取得长足进步。

要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前任与现任、己任与继任的关系,尽心尽责干事,始终把主要心思和精力集中到抓经常打基础上,放在提高各项工作末端落实质量上,抓长远、使长劲,努力夯实强军根基。

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只要是有利于基层长远发展的,就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抓到底,一年接着一年抓、一任接着一任干,即使任期内一时难见成效,也要耐得住寂寞,扎扎实实、默默无闻地做下去,为部队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因时制宜,探索适应时代的新举措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面对新时代基层建设的新情况新变化,在抓建基层工作中,“老办法”要会用,“新办法”也要敢用,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积极探索新思路、谋求新举措,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8de01483fb23.png

要在思维方式上紧跟适应。着力克服“身子进了新时代、脑子还在过去时”的问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清思路,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网络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等,打破因循守旧的禁锢,走出经验主义的误区,使抓建基层的思路方法紧紧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要在工作方法上紧跟适应。着眼形势任务变化探索新方法、创造新经验,始终用信任的眼光、欣赏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基层官兵,多与官兵坐在一条板凳上思考问题,多用官兵喜闻乐见的形式抓建帮带基层。同时,要相信和依靠基层官兵,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支持他们探索符合单位实际的鲜活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官兵热爱基层、建功基层的内生动力。

要在形式手段上紧跟适应。着眼新时代部队青年官兵认知特点和价值需求,把信息网络、5G、大数据等时代“新元素”吸纳进来,融入基层日常的教育、训练、管理和生活中,探索开展“网络直播课”“军营直通车”等新形式,融合在线教育、评比、检查等新载体,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使新的平台、新的载体成为提升新时代基层建设质量的“新引擎”,充分发挥信息网络传播的正向效力

力求精准,保持精益求精的高标准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当前,各级高度重视抓建基层工作,但效果却不尽相同,关键是精细度的问题。

65fba0747bf.jpg

要精准精细帮建。领导机关指导帮建基层,要学习借鉴精准扶贫的经验做法,组织搞好精准帮建,谁弱帮谁、什么弱帮什么,从整体建设的“短板”补起,从长期“落伍”的单位帮起,不搞普遍撒网、广种薄收,防止资源浪费、方向“跑偏”。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帮,真正帮在关键处、帮在困难处,并且一帮到底,问题不解决不撒手,工作不见效不收兵

要分级分类指导。新体制下,各基层单位编制大小不一、担负任务不同、建设基础各异,党委机关指导帮建既不能一刀切、一锅煮、大呼隆,也不能大包大揽,一竿子插到底”,必须区分不同基础、不同任务、不同环境,逐个研究特点、探索规律、拿出对策。对每个基层分队,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探索“一队一策”“一情一案”的抓建模式,把个性特征研究透,把建设目标定准确,把思路重点理清楚,保证工作指导的精准性实效性。

要精益求精落实。发扬大国工匠精神,始终如一讲求精细、追求精准、务求精确,以细求实、以细求深、以细求质,做到精细、精细、再精细。对基层需要落实的工作,每一项都精耕细作、精益求精、精雕细刻、精准到位,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抠,真正把指导抓建基层的工作抓在要害处、抓出成效来

突出全面,保持整体推动的大格局

实现基层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既是建设目标,也是工作指向。抓建基层重在“全面”二字上,即全面抓建设、全面打基础,不能只抓一项或几项工作,也不能只抓一阵子,而要一锤接着一锤敲,持续用力、常抓不懈。

f23c2efc9fbc48cfa.png

要坚持按纲抓建。强化落实《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就是落实法规的意识,把贯彻落实《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根本管用之举,不断强化按纲抓建的持久定力,并按照“三个过硬”标准、“四个坚持扭住”要求,一招一式推进、一步一动落实,促进基层全面发展进步。

要坚持以战领建。军队因使命任务而存在,任务对部队建设有着重要引领作用,各项工作都要围绕使命任务来筹划、运转、聚力要紧紧围绕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引领建设目标、确立工作重点和思路举措,切实做到担负什么使命就搞什么建设、任务推进到哪里建设就跟进到哪里,确保建设与任务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要坚持系统抓建基层建设涵盖战备工作、军事训练、思想政治工作、日常管理等方方面面,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的整体。建设质量主要是由最短的那块板子决定的,必须成体系成系统全面建、整体抓。反观一些单位一边出彩、一边出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注重系统抓建、统筹推进,导致单打独斗、单项冒进。抓基层建设一定要注重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全方位打牢部队建设发展的各项基础,唯此才能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深入实地,保持“脱鞋下田”的好作风

“脱鞋下田”是我党我军一贯坚持的好传统好作风,也是抓建基层的客观要求。没有这种务实扎实的良好作风,重视基层、建强基层就成为一句空话。

31851fd2b2664.jpg

要做到重心下移。党委和领导机关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心往基层想、人往基层走、事为基层办,多做“传经送宝”式指导、“雪中送炭”式服务。特别是要重视加强对小散远直、任务部队和问题突出单位的精准帮建,确保不留死角。

要做到深入兵中多去基层“融入”,多与战士“五同”,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上门问诊、摸清实情,真正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官兵“原生态想法”,在相互交流中增进感情,在零距离倾听中反思和改进工作指导,切实把抓建基层工作搞得很科学、很接地气

要做到跟踪问效。在着力提高基层自建能力的基础上,指导督促基层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抓好每项工作,尤其要紧盯不易落实的工作、经常踩空的环节、容易反弹的问题,多搞几个“回头看”、多杀几个“回马枪”,做到不落实到位不撒手,不抓出成效不收兵。指导帮建绝不能以文电代替行动、以开会代替贯彻、以活动代替落实,每项工作都要形成“筹划、部署、实施、检查、督导、总结、反馈”的闭合回路,切实打通“最后一公里”,真正把抓基层的责任落实到位,推动“三个过硬”基层建设蹄疾步稳、行稳致远。

来源:《军履回望》张明刚自选集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