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摘记 | 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系列之十四

编辑:海念

编者按: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系列专栏自刊发以来,持续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诚如樊希安先生在《军履回望》序章所言:“论他的写作成就,我认为最高水平还是体现在理论造诣上。作为党的高级干部,明刚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他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进行学思践悟,许多方面的见解独到而深刻,且善用清新优美的语言,阐述深奥新颖的道理,使人乐于接受,令人耳目一新。因此,他的文章被广泛采用传播,不仅拥有大量的网络读者,还是一些单位党团组织的学习教材。”应读者们的要求,中华善德网将继续转载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系列文章,敬请大家关注并支持!

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少将副主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后,引发读者热议。


该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文集由“理论之光”、“军营之声”、“心灵之窗”三卷组成,收录了作者张明刚从军40年来公开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文章、新闻作品、文学作品183篇、55万字。这些文章,有30多篇获奖或被选为教学范文,部分文章被网络平台转载百余次、浏览量超千万。

2022年10月,该书首版问世后,受到铁凝、邵华泽、孙晓云、孙继炼、徐贵祥、樊希安等名家好评和广大读者喜爱,引发主流媒体关注。2023年8月已经是第4版第6次印刷,累计印数超过12万本。

名家书评认为,该书书写了作者从乡村少年到边防战士到共和国将军的奋进之路,展现了作者对党、国家、军队和人民的赤子情怀,见证了新时代人民军队强军兴军的伟大进程,充满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正能量,是一个农村青年参军报国的励志故事,是一部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图书,是一种激励广大青少年立志成人成才、紧跟党奋进新征程的生动教材。


张明刚,男,汉族,湖北随州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陆军少将军衔。曾参战荣立战功、被评为“火线优秀共产党员”并在前线由士兵直接破格提拔为军官)

【学习摘记】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理论之光系列

从古田会议决议学习政治教育方法

近来重温 90 年前那部我军政治工作经典文献——古田会议决议,深受启发。决议规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政治课、早晚点名说话、集体讲话、个别谈话等“七种方法”,提出的上政治课启发式、说话通俗化、说话要有趣味等“十大教授法”,内容具体、要求实在,既是对当时红军政治教育丰富实践经验的总结,又为后来我军政治教育立起了丰碑,至今闪烁着灿烂的光辉。


当前,政治教育在与时俱进中成效明显,对提振官兵士气和战斗精神作用显著。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抓教育过程中,“大水漫灌式”“任务式”教育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治教育的威信威力。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传承和弘扬我军的优良传统,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其不断丰富发展。

要“一人讲”,更要“大家谈”。讲授是最常用的政治教育形式。教育工作者应在如何紧贴官兵实际,在运用“十大教授法”上使劲用力,把远的拉近、大的破小、虚的讲实,善于用群众语言和官兵身边的鲜活事例,把深奥的理论观点,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方式传递给官兵。在此基础上,探索运用“大家谈”的方式,让官兵从台下走到台上,既当学生又当老师,既接受教育又教育别人,让官兵在感同身受中明白事理。可讨论互动,根据调查了解的官兵思想情况确定主题、梳理提纲,先以班排为单位进行讨论准备,然后单位集中组织大家讨论,中间搞好引导,最后归纳总结,从讨论到结论过程也是解开思想疙瘩的过程;可现身说法,教育过程中,让官兵走上讲台谈成长经历、谈个人体会、谈先进事迹,以兵言兵事、兵辩兵理,促进思想互动,实现共同提高还可正反辩论,结合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摆出正反两个方面现象,让大家以辩论的形式,在真理越辩越明中挖出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让教育触及官兵灵魂。

要“普遍抓”,更要“分层次”。有人说,思想教育就像农民“打枣”,一竿子打下来的是经常性基础性教育解决的问题,打不下来的就需要做一人一事的思想教育。教育工作者应用好“上政治课、早晚点名说话、集体讲话”等基本方法抓好政治教育。在此基础上,可以探索“分层次”的教育引导方式,让不同类型官兵、不同任务单位、不同思想基础的官兵接受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具体而言,区分人员组织实施教育,针对军官、士官、义务兵、文职人员、新入伍入职等不同人员、不同特点、不同思想基础,分门别类组织针对性教育;区分任务类型开展教育,认真研究遂行任务部队、机关小散单位、动态条件下部队组织教育特点规律,针对官兵思想变化,随时随地开展教育动员、宣讲鼓动、小结讲评等;重点教育问题较多的人员、对象,认真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和“个别人”管控,因人施教、促成转变。

要“课堂讲”,更要“处处讲”。不可否认,课堂教育灌输作为教育最常见的形式载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如果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有限时间,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作为教育的组织者,应努力促成“人人是教员,事事是教材,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良好局面。善于借助网络等现代媒体,探索组织网上问计、网上答疑、网上讨论方式,努力打造“不下课的教育课堂”。同时,抓好环境熏陶,按照政治意蕴深厚、军事特色突出、人文气息充裕、激励导向鲜明的原则,设立醒目标语、悬挂英模画像、打造文化长廊,让官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此外,加强实践磨砺,让官兵在艰难困苦中磨砺战斗精神、在攻坚克难中铸就团队精神、在创先争优中激发拼搏精神、在推陈出新中培养创新精神,从而达到教育培养人、塑造人、鼓舞人的目的。

来源:《军履回望》张明刚自选集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