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摘记 | 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系列之二十四
编者按: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系列专栏自刊发以来,持续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诚如樊希安先生在《军履回望》序章所言:“论他的写作成就,我认为最高水平还是体现在理论造诣上。作为党的高级干部,明刚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他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进行学思践悟,许多方面的见解独到而深刻,且善用清新优美的语言,阐述深奥新颖的道理,使人乐于接受,令人耳目一新。因此,他的文章被广泛采用传播,不仅拥有大量的网络读者,还是一些单位党团组织的学习教材。”应读者们的要求,中华善德网将继续转载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系列文章,敬请大家关注并支持!
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少将副主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后,引发读者广泛热议好评和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军报军网、中新社、中青报中青网等主流媒体关注推介。
(张明刚,男,汉族,湖北随州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陆军少将军衔。曾参战荣立战功、被评为“火线优秀共产党员”并在前线由士兵直接破格提拔为军官)
该书由“理论之光”、“军营之声”、“心灵之窗”三卷组成,收录了作者张明刚从军40年来公开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文章、新闻作品、文学作品183篇、55万字。这些文章,有30多篇获奖或被选为教学范文,部分文章被网络平台转载百余次、浏览量超千万。
2022年10月,该书首版问世后,受到铁凝、邵华泽、孙晓云、孙继炼、徐贵祥、樊希安等我国当今文坛大家泰斗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喜爱。2023年1月即出第2版,截止2023年8月,不到1年时间,已是第4版第6次印刷,累计印数超过12万本。2023年2月,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人民出版社会同作者张明刚,共同向全国一千余所高中赠阅一万余本《军履回望》,受到全国广大青年师生的热烈欢迎。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读《军履回望》,我感受到明刚同志以真诚、笃实之心书写着从乡村少年到边防战士,到共和国将军的生动、奋进之路。他的超常勤奋,他对事业始终葆有的敬畏、激情、朝气,以及对故土、亲人、战友淳朴、深情的描述,洋溢在涉猎广泛的题材、篇章里,读者从中看见了一位时代追梦者有血有肉、有胆识、有担当的英姿和风貌。”
中国记协原副主席、《解放军报》原总编辑孙继炼将军说:“明刚是写作高手快手多面手,堪称杂家大家……《军履回望》一书,集明刚四十年心血智慧汗水之大成。”
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主任徐贵祥说:“在我看来,《军履回望》可以作为军营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辅导教材。”
原国务院参事、三联书店原主要负责人樊希安说:“我感到明刚这部文集具有教科书意义,不仅适合普通读者阅读,更适合党员干部和新闻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文学爱好者、老干部工作者阅读,谁读谁受益。”
【学习摘记】张明刚《军履回望·理论之光卷》“讲义精选”板块之《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争做新时代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 》(上)
(本文为作者 2021 年 8 月 13 日,公开讲授专题党课提纲。这次党课主会场设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新疆分行机关,全疆邮储银行营业网点设分会场,并作公开报道。选入本书时有删节)
坚定理想信念 加强党性修养
争做新时代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上)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党中央部署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关于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方面的重要讲话。前期,我结合学习党史特别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作了一些研究与思考,形成了一些理论学习成果。
其中,在《解放军报》发表的题为《永葆攻坚克难的锐气和斗志》理论文章,被新华网、人民网、求是网、党史学习教育官网、“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网站频道转载转发,全网大约有 100 多个转载版本,有的单个版本浏览量就达 150 多万,总浏览量达千万级。一些机关、公司、学校、医院、部队等党政军和企事业单位还组织集中学习,产生积极广泛影响。许多单位邀请我作党史学习教育辅导授课、讲授专题党课。
为满足上述需求,我认真地备了几课,如《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做一名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等。今天,之所以应邀来到新疆邮储银行,讲专门为你们准备的《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争做新时代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这个题目,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一个是,邮储银行自成立以来,发挥网点多、覆盖广等优势,致力于为中国经济转型中最具活力的城乡居民、中小企业等客户服务,迅速成为全国领先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新疆分行更是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脱贫攻坚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今年建党百年这个特殊政治年份,在邮储银行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候,更应从我们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品牌形象,把企业做大做强。
另一个是,银行业、金融企业的工作,每天都跟钱打交道,需要警钟长鸣、警惕常在、常抓不懈,时刻筑牢思想防线,增强党性观念、纪律意识和廉洁意识,始终保持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廉洁自律。
再一个是,我了解到邮储银行新疆分行今年提出了“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打造竞争优势,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战略目标,那么要实现这一目标,我相信还有很多大事难事要干、有很多硬仗恶仗要打、有很多矛盾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都离不开各级党员干部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基础上的担当作为、拼搏奋斗和无私奉献。
下面,我围绕今天授课主题,和大家交流三个问题。
一、什么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体现在哪里?
大家都知道,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指有根据的、合理的、理性的预想,跟空想、幻想不同,具有前瞻性和远大性;信念是坚信正确而不肯改变的观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具有稳定性和执着性。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是如影随形、互相依存的。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况下,理想就是信念,信念就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那么,我们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什么呢?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理想信念,就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真理及其中国化全部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心,把其作为全部工作与行动的指导思想不动摇,坚信只有在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民族走向美好未来的正确道路,并为此不懈奋斗。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阐发我们伟大建党精神,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无论是战争年代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无论是以共产党员个人为载体的夏明翰、方志敏、刘胡兰精神,还是以共产党员某个组织集体展现的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虽然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这些精神都鲜明地体现着共产党人对自己理想信念的坚定和执着,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都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并为此不懈奋斗。
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表现在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在社会主义初期,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表现在为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而在今天,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表现在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为了以上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集中体现出以下特征。
一是为了崇高的理想信念而一生奋斗。一百年来,共产党人始终将自己的整个生命与理想信念连在一起,使自己的一生成为为理想信念奋斗的一生。
我们永远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就是这样的光辉典范,一生都遵奉着自己的誓言。周总理从少年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确立共产主义信仰时,他说:“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他还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此后,不论革命力量多么弱小,白色恐怖多么残酷,对敌斗争多么激烈,政治局势多么复杂,担负的责任多么艰巨,个人的处境多么困难,他都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精神。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也是这方面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说:“朱德同志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后,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和重大挫折,他始终没有动摇。越是危难关头,他越是信念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能够历经挫折不断奋起,历经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心中有着坚定执着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并且为了崇高的理想信念而努力一生奋斗。
二是在为理想信念奋斗的征程中百折不挠。一百年来,在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共产党人始终表现出面对挫折和困难敢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从未被任何困难所吓倒。
长征途中,“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抗美援朝中,在零下 40 摄氏度严寒下身穿两层单衣的志愿军饮冰卧雪;大庆油田会战中,“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尤其是这两年,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包括中国邮储银行在内的党员干部、职工和贫困群众一起“汗珠子摔八瓣”,书写了“最成功的扶贫故事”。全国 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在我们大家工作生活的新疆这片热土上,这样的典型也不少。比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当年党中央一声令下,随王震将军进疆的十万军队就地转业、铸剑为犁、屯垦戍边,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几代兵团人怀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边疆去”的豪情壮志,默默无闻屯垦在祖国西北边陲,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在戈壁沙漠上创造了胜似江南的美丽画卷。这些都体现了共产党人为理想信念、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排除万难、拼搏奋斗的崇高品格和精神。
三是为了崇高神圣的理想信念,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甚至牺牲宝贵生命也义无反顾。一百年来,在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实践中,许多共产党人面对牺牲没有丝毫犹豫彷徨、苟且偷生,而是义无反顾、视死如归,为了追求和信仰慷慨明志、从容赴死。
我这里有一组数字,仅从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28 年间在中国革命中英勇牺牲且有名可查的共产党员就多达 370 万人,比新中国成立时的 300万党员人数还多。他们当中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骨头烧成灰还是共产党员”的邓中夏,就义前用俄语高唱《国际歌》的瞿秋白,在狱中写出《可爱的中国》从容就义的方志敏,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受尽各种酷刑高喊“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的江姐,肠胃切开后只有草根和棉絮的抗日将领杨靖宇,不满 15 周岁面对铡刀毫无惧色的刘胡兰,等等。
前段时间热播剧《觉醒年代》生动反映了我们建党之初那段激情燃烧、艰苦卓绝的岁月,展现了无数革命前辈为中国革命英勇牺牲的壮举。安徽合肥的“延乔路”也由此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这条路实际上是为纪念革命先烈陈延年、陈乔年,就是陈独秀的长子和次子,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
我们新疆也有这样的典型,像新疆第一任财政厅厅长毛泽民,1938 年 2 月受党中央派遣,化名周彬到新疆做统战工作。作为新疆第一任财政厅厅长,面对新疆因连年战乱导致经济凋敝、财政混乱、民不聊生的局面,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把新疆财政整顿得井井有条。1942 年被新疆督办盛世才逮捕,次年被秘密杀害。这位“红色大管家”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还有陈潭秋烈士,他是中共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和毛泽民一样被盛世才杀害于当时的迪化、现在的乌鲁木齐。虽然革命先烈们入党时期不同、党内地位不同、家庭出身不同,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和忠贞信仰却始终如一、至死不渝。
讲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这句话。为什么讲共产党人而不是别的什么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呢?我理解,这个“特殊材料”就是信仰,就是理想信念,不明白这个,就不会懂得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死而无憾。
应当讲,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当代共产党人坚强党性的本质特征。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在坚定理想信念上,更要站排头、作表率。
(未完待续......)
来源:《军履回望》张明刚自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