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摘记 | 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系列之四十七

编辑:海念

编者按: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系列专栏自刊发以来,持续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诚如樊希安先生在《军履回望》序章所言:“论他的写作成就,我认为最高水平还是体现在理论造诣上。作为党的高级干部,明刚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他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进行学思践悟,许多方面的见解独到而深刻,且善用清新优美的语言,阐述深奥新颖的道理,使人乐于接受,令人耳目一新。因此,他的文章被广泛采用传播,不仅拥有大量的网络读者,还是一些单位党团组织的学习教材。”应读者们的要求,中华善德网将继续转载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系列文章,敬请大家关注并支持!

485de8aed5.jpeg

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少将副主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后,引发读者广泛热议好评和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军报军网、中新社、中青报中青网等主流媒体关注推介。

2bb0a01624144f9ab217eca5ef325c70~noop.png

(张明刚,男,汉族,湖北随州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陆军少将军衔。曾参战荣立战功、被评为“火线优秀共产党员”并在前线由士兵直接破格提拔为军官

该书由“理论之光”、“军营之声”、“心灵之窗”三卷组成,收录了作者张明刚从军40年来公开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文章、新闻作品、文学作品183篇、55万字。这些文章,有30多篇获奖或被选为教学范文,部分文章被网络平台转载百余次、浏览量超千万

2022年10月,该书首版问世后,受到铁凝、邵华泽、孙晓云、孙继炼、徐贵祥、樊希安我国当今文坛大家泰斗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喜爱。2023年1月即出第2版,截止2023年8月,不到1年时间,已是第4版第6次印刷,累计印数超过12万本。2023年2月,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人民出版社会同作者张明刚,共同向全国一千余所高中赠阅一万余本《军履回望》,受到全国广大青年师生的热烈欢迎。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读《军履回望》,我感受到明刚同志以真诚、笃实之心书写着从乡村少年到边防战士,到共和国将军的生动、奋进之路。他的超常勤奋,他对事业始终葆有的敬畏、激情、朝气,以及对故土、亲人、战友淳朴、深情的描述,洋溢在涉猎广泛的题材、篇章里,读者从中看见了一位时代追梦者有血有肉、有胆识、有担当的英姿和风貌。”

中国记协原副主席、《解放军报》原总编辑孙继炼将军说:“明刚是写作高手快手多面手,堪称杂家大家……《军履回望》一书,集明刚四十年心血智慧汗水之大成。”

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主任徐贵祥说:“在我看来,《军履回望》可以作为军营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辅导教材。”

原国务院参事、三联书店原主要负责人樊希安说:“我感到明刚这部文集具有教科书意义,不仅适合普通读者阅读,更适合党员干部和新闻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文学爱好者、老干部工作者阅读,谁读谁受益。”

【学习摘记】张明刚《军履回望·军营之声卷》“晚霞满天”板块之《五万余老红军老八路被授予红星、独立功勋荣誉章》

(本文原载《人民日报》1995 年 7 月 8 日头版头条,新华社播发通稿,新华每日电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主流媒体采用。与周志方合作)

81860cb5f50342c898b9f7dc369a8d26~noop.jpg

革命老战士获殊荣

五万余老红军老八路被授予红星、独立功勋荣誉章

记者从总政治部获悉,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50 周年之际,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 10 名老红军、老八路以红星功勋荣誉章或独立功勋荣誉章。至此,全军已有 57394 名抗战老战士获得这两种功勋荣誉章。

半个多世纪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同全国人民一起与侵华日军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在这场最终夺取全面胜利的伟大战争中,老红军、老八路们创造了许多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全国解放后,党和人民先后两次以授勋的形式表彰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巨大贡献的老战士的历史功绩,表达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对他们的敬仰和爱戴。50 年代,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授勋条例,在全军范围内开展了授勋工作,向包括参加抗日战争的官兵颁发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1988年7月,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有关规定,中央军委颁布命令,分别授予老红军、老八路红星功勋荣誉章或独立功勋荣誉章。

来源:《军履回望》张明刚自选集

3d2b21be72b44d2591653bebe0432189~noop.jpg

【读者感言】

我来说说张明刚

文/曾宪琨

自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以来,《军履回望》张明刚自选集就红遍大江南北,成为一本热门的畅销书,在军内外都有不同程度的轰动效应,是一部青年励志、壮年报国、老有所为、满满正能量的好书。

我手头上的这本《军履回望》,是一位老战友赠予我的,我已经读了多遍,而且让孩子也拜读了,感受颇深。

我和张明刚是同学又是战友,并且是一起长大的“发小”。曾记得上小学的时候,他就是班干部、三好学生,特别是他的作文写的相当好,经常受到班主任杜老师的表扬。他《军履回望》中的名篇《少北先生》,写的就是杜老师,杜少北。那时候,每次杜老师布置完作文题,都有同学找他“套近乎”,悄悄抄他的作文。

1982年10月,我们从当时的同一个生产大队(村),一起入伍来到部队。在黑龙江东部的一个边防部队,我们共同学习、生活、战斗了5年。所以,对他收入这部书的早期作品,我还是比较清楚的,写的就是身边的人和事,当时就读过,现在读来感到格外亲切。

那时候,他是团政治处的专职报道员,我是一个连队的文书。在他从事写作之初,特别是小有名气以后,我经常去他那里向他请教学习写作方面的问题。我经常看到,他为了写出一篇好的作品,深入基层一线采访,之后反复修改打磨,加班加点工作到深夜。他在学习和写作上非常刻苦勤奋,熬一个通宵是常有的事情。

有一次周末我到他那里,他让我和他一起下连队采访。我清楚记得,当时正值冬季,大雪纷飞,刺骨的大烟炮打在脸上,让人十分难受,一出门我就不想去了。他见我犹豫的样子,就对我说:“你不是想学习写作吗?怎么这点苦都受不了呢?今天是考验你的时候,你现在吃点苦,坚持住,以后你就能体会到丰收的快乐!”

他这么一说,我就没法溜走、不去了,只好跟着他,趟着一尺多厚的积雪,艰难地行走着。我们步行两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一个位于大山沟的连队,对一名首批地方大学生入伍的“学生官”指导员,进行现场采访。返回的时候,他一路上谈的就是如何把这个人物新闻写好,琢磨的很透彻。回到团部,顾不上休息,他就开始动手写作,深夜写好抄清,第二天一早把稿件寄出。几天后,这次采访的成果见诸报端,并且在文章末尾添加了我的名字,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署我名字的文章变成铅字,即感激又惊喜……

后来在他的推荐和帮助下,我也参加了牡丹江日报社举办的通讯员学习班,写作水平也不断提高,并在不同的报纸和电台发表作品20多篇。对我写的每一篇作品,他都热情的给我帮助指正,并提出能够更进一步向好的地方,使我受益匪浅。我在部队向张明刚学习写作的这些经历,成为我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为我后来转业在地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老同学、老战友张明刚,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难险阻,40年如一日,坚持边工作、边学习、边写作,公开发表作品近2000 篇。这本书,收录他精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文章、文学作品、新闻作品183篇,55万字,只是他公开发表作品数量的十分之一。值得欣喜的是,他的事迹通过《军履回望》一书展现出来,受到社会各界广大读者的喜爱和热议好评,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确实是一本好书。

张明刚是上过前线、真刀真枪地打过仗的军人,经受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这是他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他从小就很优秀,胸有大志、眼界开阔、不怕吃苦受累,长大后在各个岗位上都干得很好,表现出色,多次立功受奖,获得很多荣誉,荣立几次三等功,还有二等功。

所以我要说,张明刚取得今天这样的各种成就,决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必然,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事情,我对此一丁点儿也不感到意外,因为我对他太了解了。我还要说,张明刚从一名边防部队普通战士,通过数十年不懈努力奋斗,在组织的关怀下,逐步成长为一名共和国将军,为家乡人民、为老部队和老战友们争了光、添了彩;张明刚的《军履回望》给人以精神滋养,鼓舞人们通过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感染人、激励人、启迪人, 已经、并将继续产生重大社会影响,这也为共和国的将军们争了光、添了彩。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坚信老同学、老战友张明刚,在未来的写作和工作道路上,一定会与时俱进,继续努力,再创辉煌。

【作者简介】曾宪琨,男,汉族,湖北省随县人,中共党员。1982年10月和张明刚一起从湖北入伍,1988年1月转业到地方工作,现旅居澳大利亚。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