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摘记 | 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系列之四十八

编辑:海念

编者按: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系列专栏自刊发以来,持续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诚如樊希安先生在《军履回望》序章所言:“论他的写作成就,我认为最高水平还是体现在理论造诣上。作为党的高级干部,明刚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他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进行学思践悟,许多方面的见解独到而深刻,且善用清新优美的语言,阐述深奥新颖的道理,使人乐于接受,令人耳目一新。因此,他的文章被广泛采用传播,不仅拥有大量的网络读者,还是一些单位党团组织的学习教材。”应读者们的要求,中华善德网将继续转载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系列文章,敬请大家关注并支持!

485de8aed5.jpeg

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少将副主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后,引发读者广泛热议好评和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军报军网、中新社、中青报中青网等主流媒体关注推介。

2bb0a01624144f9ab217eca5ef325c70~noop.png

(张明刚,男,汉族,湖北随州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陆军少将军衔。曾参战荣立战功、被评为“火线优秀共产党员”并在前线由士兵直接破格提拔为军官

该书由“理论之光”、“军营之声”、“心灵之窗”三卷组成,收录了作者张明刚从军40年来公开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文章、新闻作品、文学作品183篇、55万字。这些文章,有30多篇获奖或被选为教学范文,部分文章被网络平台转载百余次、浏览量超千万

2022年10月,该书首版问世后,受到铁凝、邵华泽、孙晓云、孙继炼、徐贵祥、樊希安我国当今文坛大家泰斗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喜爱。2023年1月即出第2版,截止2023年8月,不到1年时间,已是第4版第6次印刷,累计印数超过12万本。2023年2月,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人民出版社会同作者张明刚,共同向全国一千余所高中赠阅一万余本《军履回望》,受到全国广大青年师生的热烈欢迎。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读《军履回望》,我感受到明刚同志以真诚、笃实之心书写着从乡村少年到边防战士,到共和国将军的生动、奋进之路。他的超常勤奋,他对事业始终葆有的敬畏、激情、朝气,以及对故土、亲人、战友淳朴、深情的描述,洋溢在涉猎广泛的题材、篇章里,读者从中看见了一位时代追梦者有血有肉、有胆识、有担当的英姿和风貌。”

中国记协原副主席、《解放军报》原总编辑孙继炼将军说:“明刚是写作高手快手多面手,堪称杂家大家……《军履回望》一书,集明刚四十年心血智慧汗水之大成。”

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主任徐贵祥说:“在我看来,《军履回望》可以作为军营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辅导教材。”

原国务院参事、三联书店原主要负责人樊希安说:“我感到明刚这部文集具有教科书意义,不仅适合普通读者阅读,更适合党员干部和新闻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文学爱好者、老干部工作者阅读,谁读谁受益。”

【学习摘记】张明刚《军履回望·军营之声卷》“深度报道”板块之《情系共和国功臣》

(本文原载《解放军报》2014 年 10 月 15 日头版转第 2 版,部分网络媒体转发。与王昌伟、滕晓东合作)

cebeb4599cce42c5a1fc6ea38b75b9a9~noop.jpg

情系共和国功臣

——全军和武警部队老干部工作综述

悠悠岁月,铭记着老干部奋斗的足迹。

辉煌历史,映射着老干部不朽的功绩。

革命战争年代,军队老干部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呕心沥血,艰苦创业,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正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接续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深化改革、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吃水不忘挖井人。

对广大离退休干部的丰功伟绩,历史不会忘记,党和人民不会忘记。

近年来,全军和武警部队各级党委、机关和广大工作人员,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关于老干部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扎实工作,主动作为,竭诚服务,老干部工作保持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取得一系列令人鼓舞的丰硕成果。

坚守精神高地 永葆革命本色

对老干部政治上的关心是最大的关心,思想上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

这些年,全军和武警部队组织老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老干部中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章、弘扬优良作风”教育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组织全军和各级宣讲团深入老干部中作巡回报告 1600 余场,引导老干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南京军区司令员 97 岁老红军向守志以普通党员身份向党小组撰写思想汇报,刊登在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上,树立了老党员的良好形象。

注重发挥党组织功能作用,严格党的组织生活,使之真正成为团结凝聚广大老干部的坚强核心。北京军区将待安置离退休干部编入 395 个党支部、916个党小组,确保人人在组织中、人人在学习中、人人在管理中。成都军区选派200 余名工作人员担任老干部党支部联络员,武警部队、军委办公厅等单位,采取多种形式落实老干部组织生活制度,组织老干部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确保广大老干部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

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春。广大老干部纷纷发挥自身优势,在弘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支持国家和军队建设改革、关心教育下一代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积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释放正能量。一些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军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军队建设重大问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改善民生等,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许多提案被中央国家机关和军委、总部采纳,有的进入党和国家决策。

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数百名老干部继续投身学术研究,参与重大课题攻关,为繁荣发展军事科研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海军上海水电路干休所老干部讲师团、空军武汉指挥所老战士报告团等老干部集体,杨德千、余新元、黄学禄等离退休干部,满怀激情地向社会群众和部队官兵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培养和激发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展现出军队老干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良好风貌。

多谋惠老实策 共享发展成果

昨日惠风过,今朝满眼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军队老干部休养环境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近年来,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十分关心军队老干部,高度重视军队老干部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军委、总部和各大单位想方设法、加大投入,为老干部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一步提高服务保障水平,让老干部充分享受改革建设发展成果。

住房保障是老干部安度晚年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军委、总部专门安排经费对 700 余个干休所实施了住房改造和综合整治,老干部居住环境和干休所营房保障水平得到较大改善和提高。为解决老干部上楼难的问题,安排资金为干休所老干部住房加装 3000 余部电梯。总政白石桥干管局离休干部魏群满怀喜悦之情赋诗一首:“耄耋之年喜讯传,闪亮电梯立眼前。轻松上下心舒畅,党的恩情永不忘。”各大单位也加大对老干部休养环境的投入,沈阳军区、广州军区等单位对发展相对滞后的干休所进行重点帮建,因地制宜改善老干部居住条件。

医疗保障是老干部最为关心的实际问题。近年来,军委、总部采取有效措施,大幅度提高离休干部卫生事业费标准,提高部分离退休干部医疗待遇。全军干休所卫生所建设取得新进展,日常保健、院前处置、后送抢救等能力明显提升。全军各医院认真落实老干部诊疗优先制度,实行全军离休干部同城军队医院医疗“双体系”保障,努力为老干部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第二炮兵积极协调 21 家军地医院,为老干部开通重症抢救“绿色通道”。南京军区积极开展边远地区老干部医疗保障社会化改革,28 个远离体系医院的干休所老干部基本实现与驻地离休干部同等医疗待遇。

车辆保障关乎老干部生活质量。各级不断强化主动服务意识,从车辆调配、维修服务、设施配备等方面认真做好工作,较好地满足了老干部出行需要。近年来,军委、总部针对老干部和服务管理机构部分车辆老化严重等情况,先后补充更新车辆 4000 余台。各级还针对干休所车辆维修保障力量相对薄弱的实际,采取定期巡回检修和定点维修相结合的方式,组织老干部车辆装备维修,有效提高了车辆保障效益。

如今,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在军队干休所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弘扬敬老传统 用心用情服务

军队老干部戎马一生,功勋卓著,是值得全社会和广大官兵敬重的特殊群体,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是各级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些年,全军和武警部队老干部工作系统牢固树立服务为先的意识,积极改进服务方式,细致周到做好工作,真正做到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

2010 年,军委颁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干休所工作条例》,对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作出全面系统规范。条例颁发后,各级进一步细化服务内容,拓宽服务渠道,广泛开展个性化、精细化、亲情化服务,切实把服务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到位。全军各干休所在坚持“十个上门”等传统做法的同时,积极开展为老干部配备“一键通”呼叫定位手机等服务,方便和满足老干部日常生活需求。济南军区张店干休所运用信息化手段,以老干部家中数字电视为终端,建立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老干部只需点一下电视遥控器,就可以享受到订餐、购物、叫车、维修等服务。

用心用情服务,成为广大干休所工作人员的自觉行动。他们满怀爱心、耐心、细心、诚心,主动与老干部开展“认亲”“结对子”等活动,定期到家中与他们聊天、帮他们干家务,针对老干部心理状况开展精神慰藉服务,让老干部保持精神愉悦、心理健康。

北京军区联勤部天津干休所积极探索开展“居家养老”做法,建立了集“家庭式养老”和集中服务保障为一体的“托老中心”。总参机关设立综合服务、医疗保障和住房政策 3 个老干部服务热线,及时妥善处理老干部反映的问题,促进了老干部队伍和谐稳定。广州军区建立健全干休所、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养老体系,做到一对一精准服务、一帮一包干服务、一跟一全程服务。

目前,全军多数干休所做到了政治教育送上门、电话订餐送到家、一般疾病不出所、用车出行有人扶,受到老干部广泛好评。

集聚各方力量 提升安置质量

安置好军队离退休干部,直接关系到老同志晚年幸福,也是凝聚军心士气、提升部队战斗力的内在要求。各级按照实现强军目标要求,以对部队长远建设和对老干部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克服困难,想方设法把老干部安置好。

全军和武警部队加强对移交安置工作的组织领导,普遍建立了党委抓总、领导分工负责、机关齐抓共管的移交工作机制。近年来,共移交安置离退休干部 6 万多名,起到了安置一人、温暖一家的良好效应。针对长期困扰基层部队的伤病残退休干部移交难问题,各级深入贯彻全国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工作会议精神,集中妥善安置伤病残退休干部 1 万余人,有效维护了他们的正当权益。

集聚各方力量,是提升安置质量的有效举措。各级坚持把做好待安置离退休干部思想工作与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大力宣传移交安置政策规定,消除老干部思想顾虑。总后、总装、沈阳军区等单位不断完善离退休干部移交安置政策制度,机关齐心协力推动工作落实。各部队注重加强军地协调,普遍建立了联席会议、定期会商、联合督导等工作机制,保证了移交安置工作良性发展。兰州军区连续 4 年组织西北五省(区)民政厅(局)长“边防行”“高原行”活动,提高了移交工作效率。

人民功臣为人民,人民功臣人民敬。党和人民对广大老同志的历史功绩和巨大贡献永远不忘,对老同志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精神永远不丢,对老同志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永远不变。在强军兴军的征程上,深怀爱老之心、恪守为老之责、多办利老之事,不断开创老干部工作生机勃勃的新局面,已成为全军和武警部队老干部工作人员的共同心声和不懈追求!

来源:《军履回望》张明刚自选集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