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摘记 | 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系列之五十一

编辑:海念

编者按: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系列专栏自刊发以来,持续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诚如樊希安先生在《军履回望》序章所言:“论他的写作成就,我认为最高水平还是体现在理论造诣上。作为党的高级干部,明刚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他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进行学思践悟,许多方面的见解独到而深刻,且善用清新优美的语言,阐述深奥新颖的道理,使人乐于接受,令人耳目一新。因此,他的文章被广泛采用传播,不仅拥有大量的网络读者,还是一些单位党团组织的学习教材。”应读者们的要求,中华善德网将继续转载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系列文章,敬请大家关注并支持!

485de8aed5.jpeg

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少将副主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后,引发读者广泛热议好评和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军报军网、中新社、中青报中青网等主流媒体关注推介。

2bb0a01624144f9ab217eca5ef325c70~noop.png

(张明刚,男,汉族,湖北随州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陆军少将军衔。曾参战荣立战功、被评为“火线优秀共产党员”并在前线由士兵直接破格提拔为军官

该书由“理论之光”、“军营之声”、“心灵之窗”三卷组成,收录了作者张明刚从军40年来公开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文章、新闻作品、文学作品183篇、55万字。这些文章,有30多篇获奖或被选为教学范文,部分文章被网络平台转载百余次、浏览量超千万

2022年10月,该书首版问世后,受到铁凝、邵华泽、孙晓云、孙继炼、徐贵祥、樊希安我国当今文坛大家泰斗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喜爱。2023年1月即出第2版,截止2023年8月,不到1年时间,已是第4版第6次印刷,累计印数超过12万本。2023年2月,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人民出版社会同作者张明刚,共同向全国一千余所高中赠阅一万余本《军履回望》,受到全国广大青年师生的热烈欢迎。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读《军履回望》,我感受到明刚同志以真诚、笃实之心书写着从乡村少年到边防战士,到共和国将军的生动、奋进之路。他的超常勤奋,他对事业始终葆有的敬畏、激情、朝气,以及对故土、亲人、战友淳朴、深情的描述,洋溢在涉猎广泛的题材、篇章里,读者从中看见了一位时代追梦者有血有肉、有胆识、有担当的英姿和风貌。”

中国记协原副主席、《解放军报》原总编辑孙继炼将军说:“明刚是写作高手快手多面手,堪称杂家大家……《军履回望》一书,集明刚四十年心血智慧汗水之大成。”

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主任徐贵祥说:“在我看来,《军履回望》可以作为军营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辅导教材。”

原国务院参事、三联书店原主要负责人樊希安说:“我感到明刚这部文集具有教科书意义,不仅适合普通读者阅读,更适合党员干部和新闻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文学爱好者、老干部工作者阅读,谁读谁受益。”

【学习摘记】张明刚《军履回望·军营之声卷》“鱼水情深”板块之《王大娘军营寻“雷锋”》

(本文原载《前进报》1990 年 8 月 14 日第 3 版。与赵梓强合作)

2a1c25bbec2e4f908d09f5c8b7bf0717~noop.jpg

王大娘军营寻“雷锋”

7 月 19 日下午,一位老大娘风尘仆仆地来到牡丹江市驻军某部六连,请求连长帮她寻找恩人。

连长命令全连集合请大娘逐个辨认。当大娘走到河南籍战士侯传备面前时,眼里流出感激的泪水:“孩子啊,我可找到你这个雷锋了!”

这位大娘名叫王树芳,3 个月前,她特意从山东老家赶往牡丹江东方红林业公司护理将要生小孩的女儿。没想到在牡丹江火车站候车大厅候车时,她的钱包和车票被扒手偷走了。眼看火车就要开动了,老人身无分文,无法上车,急得直跺脚。

这时,走过来一位解放军战士,他毫不犹豫地掏出 40 元(后来大娘得知这钱是战士从探家路费中挤出来的),帮助大娘买好车票,并护送大娘进站上车。大娘千恩万谢,自不在话下。当大娘一再追问这名战士的单位、姓名时,他却怎么也不肯透露。

几个月来,王大娘一直惦记着这名雷锋式的好战士。7 月中旬,大娘护理完女儿之后,准备返回山东老家,途径牡丹江市时,去了几个部队,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侯传备。

于是,便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面对王大娘的还钱和礼物,小侯说什么也不肯收下。

来源:《军履回望》张明刚自选集

619689500796419cbea7f7674a465033~noop.jpg

【读者感言】

读《王大娘军营寻“雷锋”》一文有感

文/张兰湘

张明刚将军在四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中,将自己所见所闻、所历所做、所思所想,用真挚的情感、优美的笔触撰写的《军履回望》,让我们领略到了一名革命军人,一名共产党人的忠诚、觉悟、境界、胸怀、格局与风采。

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军履回望》中篇篇佳作都让读者为之动容。在纪念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61周年之际,我在该书中欣喜地看到了与雷锋精神相关的《王大娘军营寻“雷锋”》一文。文中叙述了一位解放军战士与一位素昧平生的大娘之间发生的一件事。

张明刚将军以质朴的文字、叙事的方式,讲述了这位解放军战士,在探亲途中帮助一位被偷车票又急于登车的大娘购买车票的故事。寥寥数笔,精彩动人,让我们在字里行间看到了战士助人解困、大娘几经辗转终于找到“雷锋”的故事。文章写得精彩传神,很有现场感,使我仿佛就置身于那个动人的时刻中、场景里……

是的,雷锋的名字多少年来,早已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心中。而在欣赏这篇精彩文章同时,也将我的思绪带回了“初识”雷锋的岁月。

我于1960年7月考入军校。记得这一年的十一或十二月份的一天,《解放军报》以通栏大标题刊登了一篇报道,题目是《苦孩子,好战士》。虽然文章具体内容已不记得,但报纸版面的样子依然清晰在目。那个时候,虽然我只是一个刚刚16岁,第一次走进校门、离开家门的军校生,并不能完全理解雷锋,但我还是深深地记住了他的三件事情,直至今日都没忘记:第一,他是个有过悲惨童年的苦孩子;第二,他和我是同年入伍;第三,他当兵十个月入党。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及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雷锋题词,随后在全中国、全社会掀起学习雷锋热潮。“雷锋,我们的战友,我们亲爱的弟兄;雷锋,我们的榜样,我们青年的标兵……”学习雷锋好榜样……”等等,唱响了神州大地。学雷锋做好事,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形成了良好社会风尚。像张将军文中类似帮助大娘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雷锋精神永放光芒。我们向雷锋同志究竟学习什么呢?雷锋做了大量“好事”,大到保护国家财产,小到每一个他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这些事情的背后,究竟是什么支撑着他坚持不懈,身体力行一辈子做好事?我们已无法再与他交流探讨,但我们是否可以从他的日记里、从他的报告中领略到呢?

政治上,雷锋同志学习毛主席著作,加强思想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工作上,他勤奋钻研,干一行就兢兢业业干好一行;生活上,他严格要求自己,节约节俭,却舍得将自己省下的积蓄支援灾区,支援祖国建设。雷锋秉承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着正确的“三观”,以他博大的胸怀,以及对祖国对人民的深爱,去做好每一件事,做好每一件工作。那么,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不正是应该学习这些么?

毛主席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雷锋同志正是用他宝贵的生命,闪光的青春,诠释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

我们要自觉地遵照执行习总书记的指示要求,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勤奋学习、勇于实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多做贡献。

【作者简介】张兰湘,女,优秀退伍军人。1944年11月出生,1960年7月入伍,1964年7月毕业于军校,曾任原总参谋部某部机要参谋,1978年10月转业到北京市工作。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