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摘记 | 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系列之七十八

编辑:海念

编者按: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系列专栏自刊发以来,持续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诚如樊希安先生在《军履回望》序章所言:“论他的写作成就,我认为最高水平还是体现在理论造诣上。作为党的高级干部,明刚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他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进行学思践悟,许多方面的见解独到而深刻,且善用清新优美的语言,阐述深奥新颖的道理,使人乐于接受,令人耳目一新。因此,他的文章被广泛采用传播,不仅拥有大量的网络读者,还是一些单位党团组织的学习教材。”应读者们的要求,中华善德网将继续转载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系列文章,敬请大家关注并支持!

5047fb23141e46559a735913c5aea8a2~noop.png

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少将副主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后,引发读者广泛热议好评和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军报军网、中新社、中青报中青网等主流媒体关注推介。

2bb0a01624144f9ab217eca5ef325c70~noop.png

(张明刚,男,汉族,湖北随州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陆军少将军衔。曾参战荣立战功、被评为“火线优秀共产党员”并在前线由士兵直接破格提拔为军官

该书由“理论之光”、“军营之声”、“心灵之窗”三卷组成,收录了作者张明刚从军40年来公开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文章、新闻作品、文学作品183篇、55万字。这些文章,有30多篇获奖或被选为教学范文,部分文章被网络平台转载百余次、浏览量超千万

2022年10月,该书首版问世后,受到铁凝、邵华泽、孙晓云、孙继炼、徐贵祥、樊希安我国当今文坛大家泰斗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喜爱。2023年1月即出第2版,截止2023年8月,不到1年时间,已是第4版第6次印刷,累计印数超过12万本。2023年2月,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人民出版社会同作者张明刚,共同向全国一千余所高中赠阅一万余本《军履回望》,受到全国广大青年师生的热烈欢迎。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读《军履回望》,我感受到明刚同志以真诚、笃实之心书写着从乡村少年到边防战士,到共和国将军的生动、奋进之路。他的超常勤奋,他对事业始终葆有的敬畏、激情、朝气,以及对故土、亲人、战友淳朴、深情的描述,洋溢在涉猎广泛的题材、篇章里,读者从中看见了一位时代追梦者有血有肉、有胆识、有担当的英姿和风貌。”

中国记协原副主席、《解放军报》原总编辑孙继炼将军说:“明刚是写作高手快手多面手,堪称杂家大家……《军履回望》一书,集明刚四十年心血智慧汗水之大成。”

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主任徐贵祥说:“在我看来,《军履回望》可以作为军营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辅导教材。”

原国务院参事、三联书店原主要负责人樊希安说:“我感到明刚这部文集具有教科书意义,不仅适合普通读者阅读,更适合党员干部和新闻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文学爱好者、老干部工作者阅读,谁读谁受益。”

【学习摘记】张明刚《军履回望·军营之声卷》“英雄赞歌”板块之《前线侦察兵宋世保的故事 》

(本文原载《黑龙江日报》1988 年 8 月 8 日第 3 版)


7076e478d3d843c280027358b284845e~noop.png

前线侦察兵宋世保的故事

写在前面:宋世保,1965 年生,1984 年从黑龙江绥滨县敖来村入伍。在云南老山前线,世保是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侦察兵。他个头不高,体重也只有 52 公斤,但体质、战术、技术却是全连数得着的。他操一口浓重的东北腔,说话大声大气的,不时地发出爽朗的笑声,给人一种力量。下面就是关于他的故事。

纵身跳悬崖

夜好黑呀,伸手不见五指!

敌人的火力好猛啊!六○炮、高机枪、重机枪、轻机枪、冲锋枪全用上了,密集的炮火映红了半边夜空。

云南老山前线某部侦察一连连长韦汉义和他的 5 名侦察兵,在执行抵近侦察任务时,被包围了。

“我们必须突围!”韦连长说,“你们都不要动,因为这里是安全的。我们的退路只有下山这一条可走。我先去试试,成功了就带人来接应你们……”

连长的决定使大家吃了一惊。这是因为,白天大家都观察到,他们的脚下是少说也有四五十米高的悬崖绝壁!跳下去,即使不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也必将摔死无疑。

“连长,让我去!”

“让我去!”……战士们纷纷请求道。

“服从命令!”连长的语气不容商量。他开始做跳崖前的准备了。

“连长”,战士宋世保抱住连长的大腿,哀求道,“这里不能没有你呀!还是让我去吧!”

没等连长回话,宋世保纵身跳了下去……

小宋在悬崖下摔昏了,很久以后才苏醒过来。

“我这是怎么啦?在什么地方?连长他们呢?突围没有?……”

他感觉自己像个醉汉,平素麻利的手脚和灵活的脑瓜儿,现在都不大好使了。

他发现自己掉在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顶上,上面还爬满了厚厚一层带刺的藤子,软软的,但刺人。又过了一会儿,他完全清醒了!

他想,无论如何,也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冲出敌人的火力封锁线,再带领同志们来接应连长他们 5 人突围。他下意识地摸摸掖在腰间的那颗被称为“光荣弹”的手雷。

他用联络暗号呼叫上了连长,说自己没事,请放心。要连长他们千万不要动,等着他。

说完,他从丈把高的树上跳下去,落地时顺势一滚,便向在树上就已辨别好的方向——正北方,摸索前进。

一路上没有水,他吸干了汗水浸透的衣服,觉得自己增添了些许力气,又开始前进了,冒着敌人的炮火……

大约 2 公里路,他竟“走”了近 4 个小时……

他以顽强的毅力,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接应战友

密集的枪声已响了 4 个多小时。

由于不知道韦连长他们所处的位置,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战友被敌人围困、打击,同志们心似箭穿。有人急眼了,要硬冲过去,救回战友。

这些话,正好被刚从敌人包围圈里爬出来的宋世保听到,他几乎用出全身的气力大声说:“硬冲不行,也不是个好办法,是要死人的!连长他们都还活着,我知道他们在什么地方,我路熟,我有办法……”

在场的王副部队长,将一壶水递给小宋,小宋一仰脖子就喝干了。他清清嗓子,建议道:“把我们这些人分成火力和接应两个组,火力组在与敌人相对应的高地上,用全部重火器佯攻,以吸引敌人火力,掩护接应组;接应组在我火力组打响以后,即由我做向导,沿我突围时所经线路去接应……”

“好!”王副部队长完全赞同他的方案,当即命令付诸实施,并亲自带领火力组佯攻,迷惑敌人。

小宋的这一招真灵。越军见我开火,一下子把火力集中到王副部队长担任掩护的火力组,小宋带着接应组的同志们乘虚而入,很顺利地摸进连长他们附近的大悬崖的下边。

面临悬崖,接应组暂时受阻。但小宋自有他的对策,他让同志们分散隐蔽好,又独自前出侦察。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大悬崖绝壁左侧约 200 米处,是敌人的射击死角,于是带领接应组拐弯绕过悬崖,利用左侧的射击死角,接近了被围的战友,并成功地将连长等 5 名战友接应出来。

我们胜利了!

——寄自老山前线


来源:《军履回望》张明刚自选集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