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摘记 | 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系列之八十五
编者按: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系列专栏自刊发以来,持续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诚如樊希安先生在《军履回望》序章所言:“论他的写作成就,我认为最高水平还是体现在理论造诣上。作为党的高级干部,明刚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他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进行学思践悟,许多方面的见解独到而深刻,且善用清新优美的语言,阐述深奥新颖的道理,使人乐于接受,令人耳目一新。因此,他的文章被广泛采用传播,不仅拥有大量的网络读者,还是一些单位党团组织的学习教材。”应读者们的要求,中华善德网将继续转载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系列文章,敬请大家关注并支持!
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少将副主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后,引发读者广泛热议好评和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军报军网、中新社、中青报中青网等主流媒体关注推介。
(张明刚,男,汉族,湖北随州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陆军少将军衔。曾参战荣立战功、被评为“火线优秀共产党员”并在前线由士兵直接破格提拔为军官)
该书由“理论之光”、“军营之声”、“心灵之窗”三卷组成,收录了作者张明刚从军40年来公开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文章、新闻作品、文学作品183篇、55万字。这些文章,有30多篇获奖或被选为教学范文,部分文章被网络平台转载百余次、浏览量超千万。
2022年10月,该书首版问世后,受到铁凝、邵华泽、孙晓云、孙继炼、徐贵祥、樊希安等我国当今文坛大家泰斗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喜爱。2023年1月即出第2版,截止2023年8月,不到1年时间,已是第4版第6次印刷,累计印数超过12万本。2023年2月,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人民出版社会同作者张明刚,共同向全国一千余所高中赠阅一万余本《军履回望》,受到全国广大青年师生的热烈欢迎。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读《军履回望》,我感受到明刚同志以真诚、笃实之心书写着从乡村少年到边防战士,到共和国将军的生动、奋进之路。他的超常勤奋,他对事业始终葆有的敬畏、激情、朝气,以及对故土、亲人、战友淳朴、深情的描述,洋溢在涉猎广泛的题材、篇章里,读者从中看见了一位时代追梦者有血有肉、有胆识、有担当的英姿和风貌。”
中国记协原副主席、《解放军报》原总编辑孙继炼将军说:“明刚是写作高手快手多面手,堪称杂家大家……《军履回望》一书,集明刚四十年心血智慧汗水之大成。”
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主任徐贵祥说:“在我看来,《军履回望》可以作为军营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辅导教材。”
原国务院参事、三联书店原主要负责人樊希安说:“我感到明刚这部文集具有教科书意义,不仅适合普通读者阅读,更适合党员干部和新闻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文学爱好者、老干部工作者阅读,谁读谁受益。”
【学习摘记】张明刚《军履回望·军营之声卷》“人物新闻”板块之《军旅诗人胡世宗 》(本文原载《解放军生活》1992 年第 11 期)
军旅诗人胡世宗
胡世宗似乎很少有在家的时候。前些年,我曾三次去拜访他,然而三次都无一例外地扑了空:一次,他骑自行车沿黑龙江畔走边防;一次,他重走当年红军走过的长征路;一次,他下部队办业余创作学习班。
这次,我抓住他从北京开会归来之后,即将赴大连参加笔会之前的这段短暂的空暇,出其不意地访问了他。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我看这话怎么说都不错。坐在诗人的对面,我对他的第一个感觉是:质朴、坦诚而谦和。
1980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作协辽宁分会理事的胡世宗,1943 年出生于沈阳。他自幼喜爱诗歌,15 岁便在《辽宁日报》上发表了处女诗作。
在初中和师范学校读书期间,他广泛地阅读了古今中外著名诗人的作品,打下了较为深厚的文学底子。那时,他的记忆力很强,可以把许多唐诗从头至尾地背诵下来。
“我是从连队的黑板报上起家的。”已经在文学道路上攀登、跋涉了整整34 个年头,现任沈阳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上校副主任,从事专业文艺创作的诗人,念念不忘他在连队当兵的岁月。
那是 1962 年,胡世宗穿上军装,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部队火热的生活,一下子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刚到部队没几天,他就写出了两首反映新兵生活的诗歌。
他对部队的一切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热情,无论是站岗训练,还是生产营建,他总忘不了用诗写出自己的感受。那一行行“兵味”十足的诗歌,像清泉一样从他心中涌出,不但频繁地出现在连队黑板报上,也陆续发表于军内外报刊。最多时,一年能有四五十首诗见报。
1965 年,在胡世宗当兵的第三个年头,他就出席了在北京隆重召开的“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受到周恩来、朱德、贺龙、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对胡世宗的创作,无疑是个巨大的转折点。
此后不久,胡世宗被调到军政治部文化处工作。在这里,他开阔了视野,写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文学水平提高的很快。他多次参加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人民日报社和诗刊社组织的培训班、笔会、座谈会等活动,并多次作为优秀文学人才被借调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帮助工作。
这期间,胡世宗结识了张光年、魏巍、臧克家、袁鹰、李瑛、艾青、贺敬之、张志民、浩然等许多老一辈诗人和作家,得到了许多宝贵的教益。
1971 年,胡世宗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北国兵歌》,引起了诗坛的注目。如今,已经出版了《雕像》《鸟儿们的歌》《战争与和平的咏叹调》《沉马》《胡世宗诗选》等 6 部诗集的他,还出版了《当代诗人剪影》《神秘之旅》《红军走过的地方》等 5 部散文、报告文学集,并有许多小说、文艺评论散见于中央和地方的报刊上。
“文艺必须来源于生活”,胡世宗对这个真理坚信不疑。
他几十年如一日,深深地扎根军营这块生活的沃土之中。在北极村漠河哨卡,海南天涯海角军港,东部边防连队,西部沙漠草原军营,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他还上过老山前线,去过西沙群岛等许多地方。是啊,只要一有时间,胡世宗就和一线的战士们打成一片,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因此,胡世宗特别熟悉士兵生活,能够较好地把握住战士们跳动的脉搏,唱出战士们心中的歌。
胡世宗充满激情地为战士写过许多朗诵诗。他认为,诗朗诵等于给诗插上翅膀,经过表演艺术家的再创作,那一行行沉默的铅字变成了活灵灵的语言形象,仿佛是一只只“死家雀”变成了振翅翩飞的“白天鹅”。
他热切地希望人们“经常、广泛地开展诗歌朗诵活动,推动诗的发展,让诗张开它的翅膀,飞向社会曾对它感到陌生的角落,飞向更多人的心灵深处!”
来源:《军履回望》张明刚自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