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摘记 | 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系列之一百零二
编者按: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系列专栏自刊发以来,持续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诚如樊希安先生在《军履回望》序章所言:“论他的写作成就,我认为最高水平还是体现在理论造诣上。作为党的高级干部,明刚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他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进行学思践悟,许多方面的见解独到而深刻,且善用清新优美的语言,阐述深奥新颖的道理,使人乐于接受,令人耳目一新。因此,他的文章被广泛采用传播,不仅拥有大量的网络读者,还是一些单位党团组织的学习教材。”应读者们的要求,中华善德网将继续转载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系列文章,敬请大家关注并支持!
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少将副主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后,引发读者广泛热议好评和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军报军网、中新社、中青报中青网等主流媒体关注推介。
(张明刚,男,汉族,湖北随州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陆军少将军衔。曾参战荣立战功、被评为“火线优秀共产党员”并在前线由士兵直接破格提拔为军官)
该书由“理论之光”、“军营之声”、“心灵之窗”三卷组成,收录了作者张明刚从军40年来公开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文章、新闻作品、文学作品183篇、55万字。这些文章,有30多篇获奖或被选为教学范文,部分文章被网络平台转载百余次、浏览量超千万。
2022年10月,该书首版问世后,受到铁凝、邵华泽、孙晓云、孙继炼、徐贵祥、樊希安等我国当今文坛大家泰斗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喜爱。2023年1月即出第2版,截止2023年8月,不到1年时间,已是第4版第6次印刷,累计印数超过12万本。2023年2月,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人民出版社会同作者张明刚,共同向全国一千余所高中赠阅一万余本《军履回望》,受到全国广大青年师生的热烈欢迎。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读《军履回望》,我感受到明刚同志以真诚、笃实之心书写着从乡村少年到边防战士,到共和国将军的生动、奋进之路。他的超常勤奋,他对事业始终葆有的敬畏、激情、朝气,以及对故土、亲人、战友淳朴、深情的描述,洋溢在涉猎广泛的题材、篇章里,读者从中看见了一位时代追梦者有血有肉、有胆识、有担当的英姿和风貌。”
中国记协原副主席、《解放军报》原总编辑孙继炼将军说:“明刚是写作高手快手多面手,堪称杂家大家……《军履回望》一书,集明刚四十年心血智慧汗水之大成。”
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主任徐贵祥说:“在我看来,《军履回望》可以作为军营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辅导教材。”
原国务院参事、三联书店原主要负责人樊希安说:“我感到明刚这部文集具有教科书意义,不仅适合普通读者阅读,更适合党员干部和新闻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文学爱好者、老干部工作者阅读,谁读谁受益。”
【学习摘记】张明刚《军履回望·军营之声卷》“青春芳华”板块之《李书明愿把青春献边防》(本文原载《前进报》1985 年 5 月 16 日第 4 版头条,与王成法合作)
李书明愿把青春献边防
李书明 1975 年入伍,第二年当上了测绘班长,很快成为驻黑龙江某边防部队一名合格的测绘技术人员。从 1976 年到 1980 年的五年间,他带领 4 名战士标定测量了 500 多条大小坑道和野战工事。
1980 年底,李书明所在的工程营撤销了。这时,李书明已经入了党,结了婚。他探亲时,家乡一个建筑工程队要以每月二百元的高薪请他回去当技术指导,妻子也要他尽快退伍。可是,由于一个新的坦克团组建后急需营建技术人员,上级决定把他留下来。
李书明坚决服从组织决定,很快就在冰天雪地里开始了测量工作。4 年来,他共测量、预算了 4000 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由于业务熟练,节约了大量经费。
李书明在边防线上默默地贡献着,可妻子对他却由不理解到绝情。1983年,李书明决定继续超期服役后,妻子无情地离开了他。李书明失妻不失志,这一年又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荣立三等功。
李书明离婚的事连同他热心建设边防的事迹,在他的家乡河南传开了。安阳市机床厂喷漆车间团支部书记于萍姑娘听说后,深受感动。她通过李书明的亲属与他牵上红线。
于姑娘表示:坚决支持书明志在边防。经过一段时间相互了解,两人志同道合,组建了圆满家庭。
来源:《军履回望》张明刚自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