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摘记 | 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系列之一百三十

编辑:海念

编者按: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系列专栏自刊发以来,持续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诚如樊希安先生在《军履回望》序章所言:“论他的写作成就,我认为最高水平还是体现在理论造诣上。作为党的高级干部,明刚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他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进行学思践悟,许多方面的见解独到而深刻,且善用清新优美的语言,阐述深奥新颖的道理,使人乐于接受,令人耳目一新。因此,他的文章被广泛采用传播,不仅拥有大量的网络读者,还是一些单位党团组织的学习教材。”应读者们的要求,中华善德网将继续转载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系列文章,敬请大家关注并支持!

5047fb23141e46559a735913c5aea8a2~noop.png

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少将副主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后,引发读者广泛热议好评和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军报军网、中新社、中青报中青网等主流媒体关注推介。

2bb0a01624144f9ab217eca5ef325c70~noop.png

(张明刚,男,汉族,湖北随州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陆军少将军衔。曾参战荣立战功、被评为“火线优秀共产党员”并在前线由士兵直接破格提拔为军官

该书由“理论之光”、“军营之声”、“心灵之窗”三卷组成,收录了作者张明刚从军40年来公开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文章、新闻作品、文学作品183篇、55万字。这些文章,有30多篇获奖或被选为教学范文,部分文章被网络平台转载百余次、浏览量超千万

2022年10月,该书首版问世后,受到铁凝、邵华泽、孙晓云、孙继炼、徐贵祥、樊希安我国当今文坛大家泰斗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喜爱。2023年1月即出第2版,截止2023年8月,不到1年时间,已是第4版第6次印刷,累计印数超过12万本。2023年2月,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人民出版社会同作者张明刚,共同向全国一千余所高中赠阅一万余本《军履回望》,受到全国广大青年师生的热烈欢迎。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读《军履回望》,我感受到明刚同志以真诚、笃实之心书写着从乡村少年到边防战士,到共和国将军的生动、奋进之路。他的超常勤奋,他对事业始终葆有的敬畏、激情、朝气,以及对故土、亲人、战友淳朴、深情的描述,洋溢在涉猎广泛的题材、篇章里,读者从中看见了一位时代追梦者有血有肉、有胆识、有担当的英姿和风貌。”

中国记协原副主席、《解放军报》原总编辑孙继炼将军说:“明刚是写作高手快手多面手,堪称杂家大家……《军履回望》一书,集明刚四十年心血智慧汗水之大成。”

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主任徐贵祥说:“在我看来,《军履回望》可以作为军营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辅导教材。”

原国务院参事、三联书店原主要负责人樊希安说:“我感到明刚这部文集具有教科书意义,不仅适合普通读者阅读,更适合党员干部和新闻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文学爱好者、老干部工作者阅读,谁读谁受益。”

【学习摘记】张明刚《军履回望·心灵之窗卷》“故乡情思”板块之《少北先生》

(本文原载《江城日报》1992 年 9 月 10 日第 3 版头条)


063dcf1af5124e039ba011285586e7c1~noop.png

少北先生

我和小学时的老师杜少北先生久违了这么多年,又远离他数千里,可是,他的音容笑貌却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对他的思念和崇敬之情不时出现在我的心里。

其实,少北先生只是一个农民,一个普普通通的庄稼汉,之所以叫他先生,是因为他旧时读过私塾,满腹经纶,加之人品又好,够上了这称呼的规格——在鄂北乡间,纯朴的村民崇尚文化,对年岁稍大、品端行正又能识文断字者一律视为文化人而尊敬地称之为先生。

那是 16 年前的金秋,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天,校长领着一个中年汉子走进教室:“同学们,你们的老师要生孩子,不能上课了,我给你们请来了一个新老师。从今往后,他就是你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大家要听他的话。”校长走后,新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工整地写了“杜少北”三个大字,说这就是他的名字,然后点名,歉意地笑了笑,说他刚才还在种地,毫无准备,这节课就不讲了,大家自己复习。

他默不作声,静静地眯着双眼,一头扑在书本上备课。

复习了一会儿,我抬头端详,发现他的脸很黑,头发很短,深蓝色的粗布大褂后面有被汗水浸渍出的淡白色的片片斑痕,宽大的裤脚上溅满星星点点的泥浆。我猜想,他一准儿是被校长从稻田里直接拉上来的。

晚上回到家里谈起这事时,大人们说杜先生是个有学问的人,他书教得好。此番他已是二进学校了,上次离校,是因为他的成分有点问题。我是学习委员,还担负着主办黑板报的任务。为了给杜先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我决定次日起个早,将黑板报的内容更换一下

踏着黎明前的黑暗我摸进校园,见到的唯一的一束橘黄色的光亮是从杜老师的寝室里发出的,只见他的身影透过窗户玻璃,映照在外面一堵雪白的墙上,像电影里的逆光镜头,很有质感。我蹑手蹑脚地贴近他的窗户,但见他握着书本的双手反背在后面,口中念念有词;那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的备课簿,翻开着放在案头;再看床上他的行李仍打着捆儿,压根儿没有解开过……哦,杜先生一夜没有合眼哪!

上课了。杜先生放下课本,旁征博引,讲得通俗而风趣,语调抑扬顿挫,十分引人入胜。大家齐刷刷地昂着头,一个个听得目瞪口呆。54 名同学中,这时只有我这个平时的好学生在溜号走神儿——我是希望杜先生能够插话表扬一下我今儿个第一个进教室办板报、打扫卫生的事儿。谁知下课铃响了,他也没有提到我。我有些沮丧,怪他粗心大意。

没受表扬倒也罢了,午饭后,他还将我叫进寝室接受批评,主要是两件事儿:以后不准再起早,板报擦了重办。不起早的意思我好理解,可是板报我是超水平发挥的呀,错在哪?他没讲,我也没敢问,反正中午有时间,我又办了一次。他过来看后说:“再重办!”见我一脸茫然不解的神情,他加重了语气:

“标点,所有标点你都是随便地点一点,这怎么行呢?……”

知道了毛病,我把标点符号写得很规范,他终于发出了满意的笑声:“这回嘛,还行!记住啊,学知识,做学问,一点也马虎不得的。”他将要转身离开时,又说了句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话:“我宁可要你们现在恨我,也决不能让你们将来骂我。误人子弟的事儿我坚决不干!”

我被杜先生“标点”的下马威给弄服了,从此规规矩矩,不敢有丝毫的造次;同学们也都对他服服帖帖,言听计从,那样子还心甘情愿。期末,我们班语文统考平均成绩在全公社 30 多个相同班级中得了第一名。寒假前,全班联欢庆祝,活跃的气氛中主持人将杜先生推了出来,推辞不过,又不会唱歌跳舞,他便露出了“横流倒背课本”这手绝活:随便谁指出课本的一个页码,或者点出一篇课文的题目,他都能倒背如流。惊叹之余,我说:“杜老师,您那么深的学问,还用熬夜背吗?”他答:“我要吃透书的精髓,就得背。不然,误了你们这些子弟,我可担当不起呀!”

高兴的是新学期到来时,替人代课的杜先生取得了民办教师资格,并且仍教我们班。这学期,我的作文有了长进,经杜先生指导的一篇记叙文,在全县作文比赛中夺得冠军,并刊登在地区小报上。然而当我拿着报纸,兴冲冲地去向杜先生报喜时,他却人去房空,又回老家种地去了。我和同学们好不悲伤、难过,我们不明白杜先生为什么不辞而别。有小道消息说他得罪了人,可我怎么寻思琢磨也觉得不像这回事:他这样的好人,能得罪谁呢?!这个问号在我心中隐藏了 10 多年。

今年春节,我回到了久别的故乡。备了一份礼品,我找到杜先生家,和他一叙师生旧情。当我问及心中的谜团时,少北先生说:“不提这个。看到你们学有所成,老夫此生足矣!”但他终究抵挡不住我的再三追问,“唉”了一声之后,说出了当年的谜底上面一个领导经由学校附近时,所乘的车子爬不上去那个漫长的陡坡,便“勒令”我们这些正在上课的小学生来修路、推车,被杜先生坚决地给顶回去了,他讲了充足的理由,最后说:“他们可是手无寸铁的小学生啊!难道,你叫他们用手去抠那坚硬的石头?……

“就因为这个?!……”我心里愤愤不平,却又无话可说。我真切地感到,从这一刻起,先生的形象在我心中更加高大了。

来源:《军履回望》张明刚自选集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