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摘记 | 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连载(一八三)
编者按: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系列专栏自刊发以来,持续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诚如樊希安先生在《军履回望》序章所言:“论他的写作成就,我认为最高水平还是体现在理论造诣上。作为党的高级干部,明刚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他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进行学思践悟,许多方面的见解独到而深刻,且善用清新优美的语言,阐述深奥新颖的道理,使人乐于接受,令人耳目一新。因此,他的文章被广泛采用传播,不仅拥有大量的网络读者,还是一些单位党团组织的学习教材。”应读者们的要求,中华善德网将继续转载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系列文章,敬请大家关注并支持!
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少将副主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后,引发读者广泛热议好评和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军报军网、中新社、中青报中青网等主流媒体关注推介。
(张明刚,男,汉族,湖北随州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陆军少将军衔。曾参战荣立战功、被评为“火线优秀共产党员”并在前线由士兵直接破格提拔为军官)
该书由“理论之光”、“军营之声”、“心灵之窗”三卷组成,收录了作者张明刚从军40年来公开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文章、新闻作品、文学作品183篇、55万字。这些文章,有30多篇获奖或被选为教学范文,部分文章被网络平台转载百余次、浏览量超千万。
2022年10月,该书首版问世后,受到铁凝、邵华泽、孙晓云、孙继炼、徐贵祥、樊希安等我国当今文坛大家泰斗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喜爱。2023年1月即出第2版,截止2023年8月,不到1年时间,已是第4版第6次印刷,累计印数超过12万本。2023年2月,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人民出版社会同作者张明刚,共同向全国一千余所高中赠阅一万余本《军履回望》,受到全国广大青年师生的热烈欢迎。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读《军履回望》,我感受到明刚同志以真诚、笃实之心书写着从乡村少年到边防战士,到共和国将军的生动、奋进之路。他的超常勤奋,他对事业始终葆有的敬畏、激情、朝气,以及对故土、亲人、战友淳朴、深情的描述,洋溢在涉猎广泛的题材、篇章里,读者从中看见了一位时代追梦者有血有肉、有胆识、有担当的英姿和风貌。”
中国记协原副主席、《解放军报》原总编辑孙继炼将军说:“明刚是写作高手快手多面手,堪称杂家大家……《军履回望》一书,集明刚四十年心血智慧汗水之大成。”
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主任徐贵祥说:“在我看来,《军履回望》可以作为军营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辅导教材。”
原国务院参事、三联书店原主要负责人樊希安说:“我感到明刚这部文集具有教科书意义,不仅适合普通读者阅读,更适合党员干部和新闻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文学爱好者、老干部工作者阅读,谁读谁受益。”
【学习摘记】张明刚《军履回望·心灵之窗卷》“兵歌嘹亮”板块之《融》
(本文原载《牡丹江日报》1985年4月4日第3版)
融
春光照军衣,
断珠哨檐滴。
遥思故乡雨,
收获皆可期。
来源:《军履回望》张明刚自选集
【温馨提示:本期,王成志等七位著名书法家应邀挥毫泼墨,为张明刚将军本诗书写了精美的书法作品;刘笑伟等七位著名诗人应邀欣然提笔,为张将军本诗进行了精彩的点评赏析!】
祝醒寰:
(祝醒寰系国防大学客座教授,世界书法协会理事,国务院礼宾艺术家,著名书法家)
王成志:
(王成志系中央军委机关事务管理总局原政委、正军少将,著名将军书法家、诗人)
连俊义:
(连俊义系解放军报社原副总编辑兼中国国防报社总编辑、少将军衔,著名将军书法家,多次在全国全军书法大赛中获奖)
李远山:
(李远山系北京远山诗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作家、诗人、书法家、评论家、社会学家,国务院国宾礼艺术家)
张国栋:
(张国栋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原唐山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著有《中国书法经典书体概觉》,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获第七届河北省文艺评论一等奖)
齐富山:
(齐富山系著名军旅书法家,现任甘肃君创书画院院长,曾任原兰州军区将军书画院秘书长、甘肃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文联常务理事等)
李振东:
(李振东系解放军原总政治部机关某部大校军官,著名军旅书法家、诗人)
【著名诗人点评赏析】/刘笑伟等 7 位诗人共 7 篇评论文章
刘笑伟: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张明刚将军诗作《融》读后
托物言志,亦可称作托物寄情,是诗歌创作的一种常用手法。在诗中,诗人把所要抒发的感情、所要表达的主题,寄托于对某一“物”的吟咏上。也就是说,诗人不去直接抒发情感、抒发志向,而是通过所寄托的“物”去表达出来。
1985年春天,本诗作者张明刚作为一名边防战士,在黑龙江绥芬河畔的边防哨所站哨时,看到房檐冰凌融化的水珠滴落到身着的军装上,便有感而发,写下这样一首小诗。通过“春光”“军衣”“断珠”“哨檐”……这一系列意象的运用,展开了一幅北疆边防的壮美景象。但这些景物并非是作者所要真正表现的对象,作者所要表现的是自己对军旅生涯中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的期待与渴望,以及对家乡父老和他所保卫的祖国、人民的美好祝福——“收获皆可期”。
所以说,托物言志有两条是最重要的:第一,必须有对所托之“物”的传神描绘,这是一座房子的“地基”——只有有了传神的描绘,才可能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第二,在传神描绘的“地基”之上,还要建起漂亮的房子——作者所要寄托的主题。有寄托而无咏物,则诗就会失去形象化的特征;有咏物而无寄托,则诗就会失去抒情的本质。
这首小诗做到了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从边防哨所融冰滴下的水,联想到故乡的雨,再寄托到对军旅生涯未来收获的期待之上。用诗来抒情,以诗来言志,《融》很好地体现了托物寄情的特点,是一首精美的小诗。
诗言志。值得一提的是,在写下此诗两年多以后的1987年秋冬之交,作者主动要求上了云南老山前线,实现了自己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的梦想——在战场上,他荣立了战功,被评为“火线优秀共产党员”,并被破格直接由士兵提拔为军官。由此,作者实现了人生的一大转折,步入了通往将军行列的路途。
(刘笑伟系著名军旅诗人、作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副主任,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得者)
尹海清:
一滴折射斑斓色彩的水珠
——将军作家张明刚诗作《融》赏析
算起来,将军作家张明刚创作这首题为《融》的诗歌时,年方20又半岁,入伍也才2年有6月。全诗虽寥寥4行20字,但字字珠玑,内涵甚丰,寓意高远,值得反复嘴嚼品读。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该诗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正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彼时,拨乱反正,春归大地,文学艺术迎来了春天,展现出蓬勃向上的生机活力,许多爱好写作的青年人,积极投入到文学创作之中,被誉为“文学青年”,张将军便是其中的一员。
仔细品读《融》这首诗,我十分真切地感受到,张将军——曾经的青年战士诗人,在该诗中描绘出一幅充满军旅生活气息和家乡风土人情的生动画卷,抒发出他对祖国、对人民、对亲人的真挚情感,以及自己的志向抱负。以下,是我对该诗的逐句赏析。
“春光照军衣”——虽然此时已是暮春时节,但在素有“五月雪、九月霜”之称的北国边陲,厚厚的冰雪才刚刚开始消融。在黑龙江绥芬河畔某边防哨所,这位年轻威武的战士手握钢枪,警惕的站在自己的哨位上……明媚的春光照耀着大地,也照暖了他身上的军装,春意融融,春风拂面,好不惬意……
“断珠哨檐滴”——突然,他的军装上滴落了一滴又一滴的水珠:这是怎么回事?青天白日的,咋就下雨了呢?……他抬头一望,哦,原来是春天的暖阳,慢慢地融化了哨所房顶上的积雪和屋檐上挂着的一个个外形像胡萝卜一样的冰凌,那融化了的雪水冰水,像一颗颗断了线的珍珠,正在一滴一滴的滴落下来……可他并没有责怪抱怨这不合时宜的水滴,而是由此联想到了他远在湖北随州的南方家乡……
“遥思故乡雨”——他由眼前的情景联想到,“我那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南方家乡啊,此时应该已是烟雨朦胧、热气腾腾、丰收在望的梅雨季节后期了……”进尔,他又很自然地联想起家乡的春雨,联想起了希望的田野,联想起了披着蓑衣、正在田间劳作的父老乡亲,也联想起了他戍边前的乡村耙耕生活……
“收获皆可期”——于是,年轻的战士诗人,在这充满希望的春天,对他当时所在的第二故乡的北国人民,对他日夜思念的遥远的家乡父老,对他所保卫的祖国和人民,致以诚挚而美好的祝愿……同时,他也下意识地对自己所献身的国防事业,对自己未来的军旅生涯充满了自信、憧憬和期待……(两年多以后,他真的实现了自己的这一梦想,赴云南老山前线征战沙场,建功立业)。
这里需要特别介绍的是,在张将军和我本人的老家——湖北随枣(随州市和枣阳市)走廊一带,有句农谚说:春雨贵如油。有了春雨,麦苗油菜等农作物就会茁壮成长,家乡父老乡亲就会有盼头,就会有个好收成,就会过上好日子。
我由衷的认为,将军作家张明刚早年创作的这首诗,联想丰富,意境深邃,阳光浪漫,诗意盎然。尤其是把自然与人,即明媚的春光、冰雪融化的滴水、故乡的春雨与戍边的战士以及他所保卫的祖国和人民……巧妙地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之形成一个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紧密体系。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托物寄情,抒发了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美好祝愿,吐露了自己军旅生涯的志向期望。
赏析张将军这首精美短小的诗作,我还想到了许多古代的边塞诗,想到了李白的《静夜思》……虽然天地不老、人心相通,但毕竟时代不同、人也各异……我只想说,张将军的这首诗,尤如一滴水遇见太阳,折射出张将军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军营的斑澜色彩,以及憧憬未来、向往美好、 志存高远、充满自信的精神和心理状态。
总之,我理解《融》是年轻的诗人,对他当边防战士卫国戍边时的一个生活细节的真实写照,是将军作家善于观察生活、纪录生活、热爱生活的生动体现,是张将军积极进取、乐观向上、自信自强的人生态度的完美诠释。
(尹海清系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基础部主任,著名军旅诗人、作家,创作出版文学作品集《军旅如歌》等著作)
李跃平:
赏析明刚将军诗作《融》
《融》是将军作家张明刚的一首抒写军旅之思的诗。这首小诗,始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咀嚼之,便悟诗中别有洞天。诗的艺术魅力不在于辞藻的华丽,不在于艺术手法的奇绝,而在于它的内涵和意韵。主题仅一个“融”字,便有丰富的想像空间。整首诗四句,起承转合,平易自然,如行云流水。
起句“春光照军衣”,点明了诗的写作背景。春光明快而活泼,军装端庄而严肃,用一个“照”字联接,使二者融为一体,体现了诗人在春天来临时诗情的萌动生发,赋予了军旅生活的无限生机。此情此景,构成了“一袭戎装别样春”的意境。
承句“断珠哨檐滴”,是切题破题之句。写景,选取春天的一个截面。诗人在东北绥芬河畔边防哨所站哨时,房檐冰棱融化,水滴如断链之珠滴落在军装上,这似乎只是个体视觉听觉的表达,然而却让读者情不自禁地走向辽阔的林海雪原。
转句“遥思故乡雨”,是思绪之转、空间之转、情境之转。与其说是思恋故乡的雨,不如说是思恋故乡的人。东北冰雪消融之时,正是南方稻乡春耕之季。透过春雨,展现的是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合句“收获皆可期”,表达了诗人的希冀和祝愿。农民的希望在田野上,游子的心在牵挂着田野的同时, 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读者似乎跨过时间、跨过季节,一同来到秋天,喜看稻菽千重浪,感受到田野和人生双丰收的期待和喜悦。至此,诗自圆满。
(李跃平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著名诗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安能建设集团总经理,现任央企外部董事、北京仲裁委员会委员。创作出版诗词《湘水余波集》等著作)
王洪平:
边关春思:军人情怀的诗意凝眸
——明刚将军诗作《融》赏析
明刚将军这首《融》恰似一幅静谧、深邃而又富有动感的边关春景图,在简短的诗句中蕴含着无尽的情思与力量。
开篇“春光照军衣,断珠哨檐滴”,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绥芬河畔边防哨所独特的春景,那春日暖阳洒在军衣上,房檐冰凌融化成断珠般的水滴,一静一动,光与水相互映衬,不仅生动地描绘出边疆春日的清冷与生机,更将战士与哨所、自然环境紧密相连,营造出一种孤寂又坚韧的氛围。
“遥思故乡雨,收获皆可期”则笔锋一转,从眼前之景色延伸至对故乡的思念。故乡的春雨与哨所的融冰之水在诗人的思绪中交融,这份思念没有丝毫的悲戚,反而满是对未来收获的期许。它体现出军人虽身处边疆,心怀思乡之情,但依然坚守岗位,对生活、对使命、对未来充满担当与希望。
整体上看,这首四句短诗,跨越了时空与情感的界限,将边关的壮美、军人的思乡、以及积极向上的信念完美融合。既有对自然细腻的观察与描绘,又有对深沉情感的克制与表达,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军人情怀与文学魅力,令人震撼且回味无穷,不愧是出自将军之手的佳作,字里行间都彰显着军人的刚毅与柔情。
(王洪平系学友周报社社长,著名军旅诗人、作家,创作出版《王洪平诗集》等著作)
胡世宗:
读明刚同志小诗《融》有感
我读了明刚同志这首诗,感受到这是守卫边防线的战士,在北疆哨位上雨滴军衣之际,联想起南方家乡的雨,从而抒发出的美好祝福和励志情怀。
这是边防的春天,有“春光照军衣”这样美好的境界。那从哨所屋檐冰凌上滴下来淋到军衣上的雨珠,是断断续续的,一滴一滴的,这便给了作者以诗的灵感,这灵感的迸发是从容的。
很自然的,作者思绪从边防线飞到了遥远的故乡,这故乡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山区还是平原,无论是瓦砾还是茅草,在战士心中,故乡的雨满载着父老乡亲劳作和休闲的深刻印象,充满了浓郁、温馨的乡情和亲情,以及少年时代诸多饶有意味的童趣印迹。
尾句“收获皆可期”,便是对家乡父老以及他所保卫的祖国和人民的祝愿,也是对自己从军事业未来的展望,对在守卫边防冬去春来风霜雨雪的锻炼中获得成长的预期。
(胡世宗系著名军旅作家、诗人,曾任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现为辽宁省作家协会顾问。创作出版诗集《沉马》等76部著作,有作品收入中小学课本,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刘慧:
吾读将军诗作《融》之感想
乙丑之春,忆昔将军,矗立哨所之中,睹檐下冰凌渐融,水珠涓涓,滴落其戎装之上,心有所感,遂成佳句。诗中所寓,保家卫国之情,思念故土之意,交织缠绵,令人动容。观之,感其忠诚之志,情深意切,跃然纸上。
将军之情怀,诚可谓壮志凌云,忠肝义胆。其保家卫国之心,昭昭如日月之经天;其思乡念亲之情,绵绵似江河之行地。此等情怀,实乃吾辈之楷模,当铭记于心,传颂于世。
(刘慧供职于中国银河资产管理公司风控部,著名诗人、作家)
王任飞:
张明刚将军诗作《融》读后感
这首题为《融》的诗歌,是作者张明刚将军 1985年春天,在黑龙江绥芬河畔边防哨所站哨时,看到哨所房檐冰凌融化的水珠滴落到他的军装上,由此产生联想写就的,后来收入到了他的自选集《军履回望》中。
张明刚将军长期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从事政治工作,曾在云南老山前线参战并荣立战功,被评为“火线优秀共产党员”,在前线直接由士兵提拔为军官。他的自选集《军履回望》,书写了从乡村少年到边防战士到共和国将军的奋进之路,展现了对党、国家、军队和人民的赤子情怀,见证了新时代人民军队强军兴军的伟大进程,充满正能量,成为畅销书,反响热烈,影响深远。
作为一名将军作家、诗人,张明刚数十年如一日,坚持边工作边写作,用如椽巨笔寄托着爱党爱国爱民的情怀,以及对绿色军营的眷恋……绵绵情思沉浸在诗文里,洋溢在字里行间——他写出的一首首、一篇篇精美的诗文,成为历史的回望、不朽的篇章。
“春光照军衣,断珠哨檐滴。遥思故乡雨,收获皆可期。”张将军这首小诗使我强烈感受到,有一种坚守叫边防,有一种信念叫坚定,有一种情思叫故乡,有一种情怀叫家国,有一种美好叫愿望,有一种自信叫成功。此书此诗,激励广大青少年“追梦赤子心,报国正当时”。
最后,赋诗一首——
和张明刚将军诗作《融》
春光照军衣,冰心沐光晖。
断珠哨檐滴,军刺泛寒意。
遥思故乡雨,目送边疆月。
收获皆可期,报国正当时。
名词解释:
1.冰心。一语双关兵心,冰心般纯净无瑕的心灵,在这个纷扰复杂的世界里,保持一颗冰心(兵心),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显得尤为重要。
2.军刺泛寒意。联想西鄙人写“哥舒夜带刀”。
3.目送边疆月。引用网络诗“眼送边疆月,心伴人间烟火”。
4.报国正当时。引用“2017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回信,追梦赤子心,报国正当时”。
(王任飞系《中国陆军》杂志社大校社长,著名诗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