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千古忠贞千古仰 一生清醒一生忧
善德人物榜 第120期“善行德者”屈原
上榜理由:
屈原,一位让世代中华儿女年年记起的思想巨人,我们这个民族灿烂精神篇章中的一个厚重标题。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具有纪念价值的爱国精神缔造者,第一个真正具有忠肝义胆、满腹才情,敢于以身殉国、以身殉道、以身殉志的爱国主义战士。时至今日,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巨雕,化作中华民族的价值灯塔;那怕道统荡涤,物欲横流,他那渴望独立人格的“德”与对向往真理真情的“善”,永将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指引着我们直向“心”的远方。
善言慧语: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入不言兮出不辞, 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 乐莫乐兮新相知。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用;数有所不及,神有所不通。
善行小传:
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约生于公元前340年,卒于公元前278年。
作为楚国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他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少年时期,学识渊博的他更竖立了远大的志向,主张改革朝弊,明法治国。他从政后,早期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来,因为他振兴楚国的梦想和主张触犯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遭到那些人的反对和谗害,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此外,屈原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更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早在建国之初的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就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德者故事:
◆以兰明志:屈原在自己的作品中,曾反复吟唱兰花。在他的笔下,兰是君子,德行高洁。《离骚》中他写,“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王逸章句言“行清洁者佩芳,德仁明者佩玉”,屈原的扈与纫,正是显示了自己德行高洁、修身清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他写“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虽然被流放,但是还是种植兰惠等香草,明写兰惠,实际上是写自己的品行,虽然在流放中,但依然修行仁义,勤身自勉,朝朝暮暮不曾懈怠。他写“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行走时也要靠近长满兰椒的地方,以此说明自己时时刻刻不忘高洁。
◆舍带显德:屈原小时候便拥有高尚的品德。一次,屈原刚刚读完书后,去街上玩时发现路边有一条若隐若现的米粒痕迹。他抬头顺着米粒往前一看,只见一位老婆婆背着一袋米艰难地向前走着,米袋上有一个小窟窿,米正顺着那小窟窿往外漏着。他急忙叫住了老婆婆,这时大米仍在不断的从窟窿往外漏,老婆婆虽焦急却不知怎么办是好。屈原见此,情急之下,蹲下身子解下了自己的系鞋带;那是他母亲母亲新给他做了一双鞋,是他非常喜欢的一对丝带。之后,小屈原不但用系鞋带扎住了米袋窟窿,还主动帮老人把米袋背回了家。
善史氏曰:
屈子一生虽是“悲剧英雄”,却是中国“爱国精神缔造者”;其高洁、独立的精神,更影响了中国,照亮了世界。每逢端午,遥望屈原。回忆他那心忧天下、勇于担当的事迹;他那刚直不阿、敢于直言的人格;大音声远,贤者祠前,犹镌一联:“千古忠贞千古仰,一生清醒一生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