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千古奇书留信史 一生抱负誉神州
善德人物榜 第126期“善德行者”:徐霞客
上榜理由:
他是一位旅行家,更是一位科学家;一位在地质学、地理学、生态学有独特发现、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他用三十年游历考察,经十九省百余城;笔下记录的岩洞超五百,桥梁越千架,至其死后,其遗稿被集成了《徐霞客游记》这一传世奇书。因为这一部书,他被后人尊为“游圣”;更因为这部书的第一篇是“癸丑之三月晦(公元1613年5月19日)”所作,2011年起,国务院正式确定每年的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
善言慧语:
●白云本是无心物,南极祥光五色偏。蓦地兜罗成世界,一身却在玉毫巅。
●天门遥与海门通,夜半车轮透影红。不信下方犹梦寐,反疑忘打五更钟。
●别时已恐无时见,几度临行未肯行……可怜濒死人先别,未必浮生我独还!含泪痛君仍自痛,存亡分影不分关。
善行小传: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代江阴人,生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卒于崇帧十四年(1641年),寿活五十六岁。他生而有奇癖,总想外出探询名山大川的奥秘,绘天下名山胜水为通志。父亲在他十九岁去逝后,因为有年迈的母亲,故,其游历之愿总不忍成行。后来,虽然在母亲的支持下,他也曾多次出游,但每次都是“游必有方”、“不久即归”;一直到母亲寿终正寝之后,他才真正开始比较远距离的旅游。观其一生,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这一旅行大志的他,成年后,因见明末政治黑暗,不愿入仕,便专心从事旅行。从二十二岁始,历时三十四年,他的足迹遍及中国二十一个省市;其观察所得,按日记载,留下了四十余万字的资料,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都作了详细的记录;他死后,在他遗稿的基础上,季梦良(会明)等整理编成了那部著名的《徐霞客游记》。
德者故事:
◆看淡功利:徐霞客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徐霞客从小耳濡目染,也对枯燥乏味的八股文章厌恶起来,每日只是把父亲的藏书偷偷带到私塾去读。那些地理游记、名人轶事、风土趣闻,对他的吸引力是如此之大,以至有时读着读着,竟忘记身在课堂,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因此常遭先生训斥,还把他的“劣迹”报告给他的父亲,要他严加管束。谁知,父亲知道了,反而大喜过望,亲自介绍一些书籍给儿子读。一来二去,徐霞客的“学业”自然有些荒废,那些常常夸奖小霞客聪明绝顶,指望他金榜题名的亲朋好友,不由扼腕长叹,倍觉惋惜。霞客的父亲却哈哈一笑,说道:“人各有志,岂可勉强?”得到父亲地支持,霞客更是把功名利禄抛到九霄云外。
◆孝先志后:“父母在,不远游”,是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徐霞客是孝子,父亲去世后,因有老母在堂,所以,虽然他很想外出游历却仍然没有备马登程。他母亲知道儿子的志愿,便鼓励儿子说: “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你出外游历去吧!到天地间去舒展胸怀,广增见识。”后来,在母亲的支持下,二十二岁时,他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远游;不过,为了亲前尽孝,他虽然有近一半的时间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却始终没有离家太远。直到其母亲去逝,他才开始长年远游。
◆永不言休:一个雨后放晴的夜晚,在湘水之中停泊的一艘客船上,正当乘客们要上床休息时,忽然喊杀声骤起,一群强盗窜上船来,一时火炬乱晃,刀光剑影交错。这时,只见一个人飞身跳入水中,逆流而行,躲进了别的船里。这个跳水的人,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徐霞客在游历考察过程中,曾经三次遭遇强盗,四次绝粮。此次遇盗,他的行李、旅费被洗劫一空,他自己也险些丧命。当时,有人劝他不如回去,并要资助他回乡的路费,但他却坚定地说:“我带着一把铁锹来,什么地方不可以埋我的尸骨呀!”徐霞客继续顽强地向前走去。没有粮食了,他就用身上带的绸巾去换几竹筒米;没有旅费了,就用身上穿的夹衣、袜子、裤子去换几个钱,……重重的困难被他踩在脚下,他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信守诺言:鸡足山是佛教名山,从高空下望形似鸡足;相传,公元前900年佛祖大弟子迦叶携舍利佛牙入定鸡足山,从此鸡足山成为迦叶道场。徐霞客51岁开始游滇黔,南京的静闻和尚欲到鸡足山,所以便和徐霞客同行;没想到二人在湘江船山遇到了江洋大盗,徐霞客跳水逃逸,静闻和尚却受重伤,不治而亡。静闻和尚临终前,要求徐霞客把他的骨灰带至鸡足山;说自己生不能如愿,死也要葬于鸡足山。其言至为感人!徐霞客感其诚,答应一定做到。之后,信守诺言的他一直背着静闻和尚的骨灰游历,一路上经历了许多磨难,最后把静闻和尚的骨灰带到了鸡足山。当时的鸡足山主持感静闻和尚之虔诚,还为其修建了墓塔。
善史氏曰:
仰观霞客先生之志,君子行远,孝德不失;出生入死,志趣不移。敢至人之所未至,愿宣人之所未知;实堪“善德行者”之名!而作为“千古奇人”,其一生所表,正如那幅楹联所颂:岳岭寻幽,涧溪探胜,喜霞蒸四海,交映风光,犹游晋皖湘滇,千古奇书留信史;江川溯本,岩渎究源,叹客涉六朝,与居木石,更记图经地志,一生抱负誉神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