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卿:鸿篇巨制通天地 唯物先师贯古今

编辑:车前

0001.jpg

善德人物榜 第140期“善德行者”:荀卿

上榜理由:

他是一位教育大师,韩非、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一位旷世大儒,太史公作《史记》时论次诸子,独以孟子荀卿相提并论。他更是继管子之后又一位将礼治与法治、王道与霸力高度融通的集大成者,曾三为稷下学宫祭酒,促成了著名的“百家争鸣”;数次出朝为官,预言秦必然亡于不施仁义。他就是荀卿,战国后期“百家合流”的代表性人物,使“法礼兼修”成为治世要术的善德行者。

0002.jpg

善言慧语: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0003.jpg

善行小传:

荀子,约出生于公元前313,卒于公元前前238,其名况,为战国后期赵国人,时人尊称为荀卿,汉时避汉宣帝刘询讳称为孙卿。早年曾求学于子弓,年过五十后,始游学于齐国,曾在齐国首都临淄的稷下学宫任祭酒(类似于今天的校长),并在这里促成了历史上有名的“百家争鸣”。后边因遭谗而适楚国,任兰陵(今山东省兰陵县)令。以后失官家居,著书立说,死后葬于兰陵。其生平著有《荀子》一书,是战国后期集百家学术之大成的中华经典著作。

0004.jpg

德者故事:

◆人性恶论:荀子的“性恶论”是其最主要的哲学思想主张之一。与孟子所提倡的“性善论”不同,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礼义等善良的品性和德行是靠后天的人为的努力得来的,而不是天生就有的。清代史学家钱大昕进一步解释荀子与孟子对人性的论点,说:孟言性善,欲人之尽性而乐于善;荀言性恶,欲人之化性而勉于善。立言虽殊,其教人以善则一也。

◆鄙视游说:荀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当时天下各国已被苏仪、张秦的“合纵”、“联横”搅乱,很多人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成为了滑油世故、为自富而弃民苦的说客。荀子鄙视苏仪、张秦之流“不护道义,恃才媚主”的言行,对浊世之政治痛心疾首,在见秦昭王并与之交谈后,向弟子李斯说,秦必然亡于不施仁义;认为一味求便利而不行仁义,是舍本逐末的愚蠢行为,也是混乱的源头。后来,秦二世而亡,世人皆叹其圣。

◆推崇五经:荀子生平最推崇“五经”,他认为,学者从学为士到学为圣人,只学习五经就够用了,因为五经已经包含了天地之间的学问。他说:“圣人也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矣。故诗书礼乐之道归是矣。《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天下之道毕矣。”正是因为荀子第一次把儒家经典提到了承载万物之道的地位,才为后世汉武帝、董仲舒“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政策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善史氏曰.jpg

善史氏曰:

敢于作“天论”的人,自然是欲比天高之人。荀子之学,唯真唯善;其鸿篇巨制《荀子》,读之能通明天地。荀子其人,如山如渊;作为唯物先师,其志意德行更名贯古今。两千年风云际会,八十载玉汝于成;荀子,实为志意修,德行厚,知虑明之乱世大贤也!

德山.jpg

推荐阅读:


善德图谱:一善染心劫不朽 百灯旷照千里明


大家风范:历览前贤国与家 君子忧道不忧贫


公益仁心:成人善事功更倍 动人善愿量无涯


非凡匠心:善养吾浩然之气 悦格斯一业之禅


励志人生:点亮心情及梦想 善待生命并时光


先贤故事:善为至宝取不尽 心作良田百世耕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