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善德人物榜 第179期“善德行者”:郑板桥
上榜理由:
与他同时代的人说他“风流雅谑”、近人邓拓说他“不止流行于当时,二百年来都一直很流行。”今人则评价其曰:此人有三怪,一是当别的文人以文寄兴时,他却无畏强权,用大量笔墨针砭时弊。二是当别人用尽手段争取官位时,他洒脱的丢弃乌纱,独钓寒江。三是当别人还在担忧自己不够精明之时,他竟直呼“难得糊涂”…… 他就是郑板桥,一位有着谦逊品格和忧患情怀的善德行者。
善言慧语: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难得糊涂,吃亏是福。
◆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
行者小传: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生,乾隆三十年(1765年)逝,清代著名画家。官至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善德故事:
●去薄存厚:出身寒微的郑板桥一生做人厚道,对人宽容。他曾经在一封家书中这样告诫家人:“我们做人处世,必须去薄存厚。”他曾托人在家乡买下了一块坟地,可等他去查看时却发现墓地中立着一座孤零零的坟墓,不免面露不悦。随行的乡人说:“这是一座无主的孤坟,随时可以挖掉。”闻此,郑板桥却说:“怎么可以随便挖掘别人的坟墓呢?就算是无主的孤坟,那也是别人留下的深深的思念。”后来,有人劝他把那块有孤坟的坟地卖掉,可他却无论如何也不卖了。面对众人的疑惑,他一字一句地说道:“我若卖掉,不论谁买到手,都会把那座孤坟挖掉。我不卖就是想保住那座孤坟,并且也不能让亲邻干挖坟掘墓这样无德的事情。”
●难得糊涂:有一年,郑板桥到山东莱州云峰山观摩郑公碑,晚间借宿在山下一老儒家中,老儒自称糊涂老人,言谈举止,高雅不凡,两人交谈十分投契。老人家中有一块特大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美,郑板桥看了大为赞赏。老人请郑板桥留下墨宝,以便请人刻于砚台背面,郑板桥感到糊涂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并盖上了自己的名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砚台有方桌大小,还有很大一块余空,郑板桥也请老人题写一段跋语,老人没加推辞,随手写道:“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石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写罢也盖了方印,印文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郑板桥看后,知是一位情操高雅的退隐官员,顿生敬仰之意。见砚台还有空隙,便又提笔补写了一段文字:“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吟诗退贼:郑板桥辞官归家后,某夜家里进了小偷,碰巧郑板桥还没睡,他暗想,如果高喊恐怕小偷行凶,自己无力对付,反遭祸殃。于是他便思考了一下,低声吟道:细雨濛濛夜沉沉,梁上君子入我门。小偷听了,躲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小偷复行窃盗,可翻遍屋内,没有一个值钱的东西,这时他又吟道:腹内诗书传万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听完准备逾墙而出,正当小偷上墙时,他猛地听得又吟道:出门休惊黄尾犬,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上墙一看,墙头上果然摆有兰花一盆,于是便小心避开。正当小偷的脚刚刚着地时,屋内又传出了最后一吟:天寒不及披衣送,请趁月黑赶豪门。至此,小偷心寒胆怯,拔脚遂逃。
●放粮遭免:郑板桥有着乐善好施,无畏强权的品质。据说在当初他任职县令之初,有一位高官为了能够有好的业绩,而谎报从民间调查得来的情况,郑板桥知道真实的情况,立即就反映了上去,他及时的反映使得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但是他却也因此而在后来的官场生活中处处受到排挤。还有一次,他当县令的时候,正好遇到闹饥荒,在古代对于这样的天灾,官府是很少会管的,只能靠老百姓自己撑过去。而在当时,也确实如此朝廷对于此事没有任何的反映,但是郑板桥看着黎明百姓的悲惨生活实在是不忍心,于是私自做主,打开粮仓救助灾民,后来因为此事他被罢免了官职。
●板桥画扇:相传郑板桥在晚年时,曾在潍县当县令。秋季的一天,他微服赶集,见一卖扇的老太太守着一堆无人问津的扇子发呆。郑板桥赶上去,拿起一把扇子看,只见扇面素白如雪,无字无画,眼下又错过了用扇子的季节,自然也就没有人来买了。郑板桥在询问的过程中得知老太太家境贫困,决定帮助她。于是,郑板桥向一家商铺借来了笔、墨、砚台,挥笔泼墨。只见冉冉青竹、吐香幽兰、傲霜秋菊、落雪寒梅等飞到扇面上,又配上诗行款式,使扇面诗画相映成趣。周围的看客争相购买,不一会儿功夫,一堆扇子便销售一空。
●自题寿联:郑板桥一生艰辛,历尽沧桑。他3岁丧嫡母,14岁失继母,30岁丧父,33岁丧子。人伦惨变,没有使他消沉;生活穷苦,没有使他颓废。他边耕边读,手不释卷,19岁时中秀才,40岁时中举人,44岁时中进士,50岁时做了县令。一人之身,跨越三朝,故郑板桥自谓“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晚年的郑板桥因替百姓仗义执言、赈济灾民而被罢官归乡后,在60寿辰时曾为自己写了一副别有情趣的寿联,上联是: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忧少。下联是: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善史氏曰:
人生苦短!心中有大目标的人,自然不顾细谨、不辞小让,有时糊涂、有时轻狂。故管子曰: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