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胆欲大而心欲小 智欲圆而行欲方

编辑:车前

善德人物榜.jpg

600.jpg

善德人物榜 第185期“善德行者”:孙思邈

上榜理由:

他幼年立志学医,二十岁即为乡邻治病,一生扶危拯弱、传人之术、诲人之德、至精至诚,一生创二十四个历史之最,终成百世之师;是中国道家、佛家、儒家和中国医学、易学养生学的集大成者,更是继扁鹊、华佗之后,后人公认的“中国第三大神医”。他就是药王孙思邈,一位被称为“世之大医”的善德行者。

0000.jpg

善言慧语:

◆大丈夫居贫富之中,常须守道,须处其厚不处其薄,须去礼去圣守愚以自养,斯乃德之源也。

◆常言善道,天与之福。道之所在,其德不孤。

◆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0003.jpg

行者小传: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一生共经历27个皇帝,开创了24个医学第一,留有医学巨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新本草》等80余部。唐永淳元年(682年),寿活142岁的他与世长辞后,因其一生“德、功、言、寿”皆具,又编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故被后人尊称为药王,至今仍享供奉。

0002.jpg

善德故事:

●槐荫苦读:孙思邈从小体弱多病。他先后两次患热病,一次患冷痢。每当他面黄肌瘦,饱尝病痛之苦的时候,母亲总是日夜守护在他的身边,给他熬药喂药。父亲也背着他翻沟过岭去找医生。次数多了,支付不起医药费用,就只好变卖家产。孙思邈看到,由于自己的病,给父母造成这么大的困难,心里难过。他从自己幼年的痛苦经历认识到疾病对人的危害,体会到医生能够解除病人的痛苦,于是从很早就萌发了学医的愿望;而为了实现“成名医、济众苦”的心愿,他不仅在课堂用心学习,还经常在家乡的鱼儿岭一棵槐树下读书刻苦用功。也正是因为如此勤奋,他二十岁就学成医术,名扬乡里。

●冲破世俗:少年时的孙思邈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他排除封建等级观念,敢于冲破当时盛行的儒士书生通过读书而进身于仕途的世俗,敢于批评鄙视行医救人的极不合理的社会偏见。他不随波逐流,不屑混迹官场、沽名钓誉,而从解除人民痛苦的角度出发,以“大慈恻隐之心,普救含灵之苦”为念,胸怀济世之志,准备把毕生精力贡献于医学事业,他的思想境界和眼光就远远地高于当时的世俗之辈。也正因此,在他生前身后,才贏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千百年的尊敬和爱戴。

●魏征问史:孙思邈见多识广,有极其渊博的历史知识,特别是对南北朝后期和隋朝的历史,更是通晓备至。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太宗下诏书,令名臣魏征、令狐德棻、姚思廉、孙处约等人编纂南北朝以来齐、梁、陈、周、隋等五代历史。在撰修这些历史的过程中,魏征、令狐德棻恐有遗漏,多次访问和请教孙思邈,请他对前代史实提供咨询。当时孙思邈年岁已高,但他“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在解答魏征等人的疑难时,口以传授,把南北朝各国的情况从总体到细节,说得清清楚楚,如同他亲眼看见过一样,使朝野上下深表钦佩。

●屠苏药酒:唐朝初年,中国南方时有瘟疫发生。孙思邈在常州一带,日夜奔忙,抢救瘟疫病人。经过半月的努力,瘟疫得到有效地控制。然而过了不久,瘟疫又从小孩到大人流行起来。为了长期地预防和治疗此病,孙思邈经过潜心研制,拟出了一个以大黄、肉桂等配伍的药酒配方,取名为“屠苏药酒”。人们喝了这种药酒之后,瘟疫再也没有复发。孙思邈为了普及防疫知识,防止此配方神秘化,他找来一大张黄绢,把屠苏酒的处方及炮制方法都清楚地书写在上边,张榜公布在屠苏庵的山门柱子上,让人们广泛传抄。人们十分赞叹孙思邈的重普及、不保守的可贵精神。后来,岁未饮屠苏酒,深化为习俗,在江南各地很流行,此习俗并传到日本。

●悬丝诊脉:相传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因难产而生命垂危。当朝太医虽竭力医治,却不见效,唐太宗急得坐卧不宁。徐茂公建议请孙思邈来看病,唐太宗便派遣使臣星夜奔赴太白山,诏孙思邈进京。孙思邈被引入后宫。因封建礼仪,不能接近皇后的“凤体”,孙思邈只能一边向宫娥细问其病情,一边要来太医的处方病历认真阅读。之后吩咐取一条红丝线,自己捏着一端,另一端穿过竹帘,系在皇后的手腕上,为皇后“引线诊脉”。原来皇后是胎位不正,于是让宫娥把皇后扶近竹帘,孙思邈选定穴位后,猛扎一针,皇后疼得浑身颤抖,不一会儿,婴儿呱呱出生了。

●封官不仕: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召见了孙思邈。孙思邈奉诏上殿,气质俨然,神姿焕发,容颜甚少。太宗感到惊异,便走下宝座,发自心底地赞叹道:“故知有道者,诚可尊重,羡门、广成岂虚言哉”,欲授孙思邈以爵位,请留朝廷效力。但孙思邈“固辞不受”,说:“臣谢恩。只是臣立志博集方药,为民解疾救苦。不敢领此赐封。”太宗又厚赐黄金万两,孙思邈更是婉言谢绝。他这种不慕名利的高尚品德深为唐太宗敬佩和喜爱,便依他的夙愿,让他在京城住几年后,任其到天下各地,畅通无阻地去采药行医。

善史氏曰.jpg

善史氏曰:

民为邦本,因为有术济苍生之行,所以成千载风标,功名不朽。善是仙根,若不发以行证道之志,纵然有百年之寿,谁会缅怀?

善德链接.jpg

推荐阅读:


慈善家谱:一善染心劫不朽 百灯旷照千里明


大家风范:历览前贤国与家 君子忧道不忧贫


公益仁心:成人善事功更倍 动人善愿量无涯


非凡匠心:善养吾浩然之气 悦格斯一业之禅


励志人生:点亮心情及梦想 善待生命并时光


先贤故事:善为至宝取不尽 心作良田百世耕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