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君子不隐其短

编辑:车前

5a01556f638a9.jpg

600.jpg

善德人物榜 第191期“善德行者”:董仲舒

上榜理由:

有人说,他的出现严重束缚了中国人的思想,其“弱民易治”的愚民政策更遗祸千古。也有人说,他是顺应历史潮流,凭一己之力,在思想文化领域实现了“天下大一统”的孤怀宏愿;保持了民族的思想完整性,使中华千年不曾落后。他就是西汉河北广川人董仲舒,一位集万千功过于一身,首提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善德行者。

0002.jpg

善言慧语:

◆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

◆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

0003.jpg

行者小传: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生于广川(河北景县广川镇),西汉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75岁。死后得武帝眷顾,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

0004.jpg

善德故事:

●三年不窥园:董仲舒在年少的时候就非常的喜欢读书学习,还常常学习起来忘记吃饭和睡觉。而他的父亲董太公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作息,他决定要在宅子后面建造一个花园,这样孩子在空余时间可以来花园溜达溜达,休息一下。在第一年的时候,他的父亲则一边派人去南方学习如何建造花园,另一边则着手准备砖瓦等修建花园的材料。初建成时花园里阳光明媚,他的姐姐曾多次叫他来花园玩,他依然手拿书籍,专心看书。在第二年的时候,花园里建造了假山,旁边的孩子纷纷爬上假山上玩。唯独他头也不动的书写文章。在第三年的时候,花园完工,好友前来观看,可他依旧埋头于书本中。

●援经以致用:五经之中,董仲舒最擅长的是《春秋》公羊学。当时,有些名家讲《春秋》都限于说经,是寻章摘句、枯求学问的经师;董仲舒则长于论事,搞实用经学,是鸿儒。他在30岁时就招收了大批学生,开始精心讲授。他讲学,常在课堂上挂上一副帷幔,他则在帷幔里面讲,学生在帷幔外面听。正因如此,很多人跟他学了多年,后来有的当了诸侯王国的国相,有的成了长吏,但还没有跟他见过面。后来,他的声誉也日益扩大,在汉景帝时当了博士,掌管经学讲授。后来,司马迁曾就其能援经以致用之事,评价董仲舒:“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

●对策尊儒术: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被推举参加策问。汉武帝对董仲舒的征问一共三次,董仲舒连上对策三篇作答。基本内容是天人关系问题,所以称为《天人三策》。第一次策问,汉武帝问的主要是巩固统治的根本道理,第二次策问,武帝主要是问治理国家的政术,第三次策问主要是天人感应的问题。董仲舒在对策中,详细阐述了天人感应,论述了神权与君权的关系,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来,这一主张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皇帝要自敛:西汉王朝统治人民虽然奉行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实质上仍因袭秦制,以严刑峻法统治人民。汉武帝好法术、刑名,重用酷吏,以严刑峻法来加强统治,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为天下苍生计,他不但提出了要缩小贫富差别,协调各种社会矛盾的“调均”主张,还提出了实行礼义,布施仁德、重视教化的布施仁德政策,并上疏汉武帝说:“天子受命于天,当以天意为其行动准则。”并借用秦末农民起义,说明“天”就是贫苦阶层,且这个阶层的政治力量可决定一个封建王朝的兴亡。所以,做为皇帝要自敛。

●任相江都国:在与汉武帝进行了“天人三策”后,董仲舒离开当了几年的“博士”之位,被汉武帝任命为发江都相,去江都(今属江苏)做江都王刘易的国相。江都国商贾繁荣,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董仲舒在江都国期间,主要是以《公羊》为指导,事事为民众着想,处处为百姓考虑,为国家和人民做了许多好事。人民感谢他。但他为人耿直,说话直来直去,也冲撞了江都国的个别官员。最终,因“求雨不利”和“宣扬天人感应”调离江都国,被贬为了中大夫。

●留至理于世:因为董仲舒不论为官还是为民,行为举止都遵循礼节,所以很多读书人都尊他为师。在被罢江都相后,董仲舒又干起了老本行,从事教学活动,教了十年的《公羊春秋》。这期间,他一门心思教学和研究,甚至三年都没回家看一下。后来,经公孙弘举荐,董仲舒又担任了胶西王刘瑞的国相。胶西王听说董仲舒是当代大儒,对他还比较客气。董仲舒却觉得自己已经年老,“留至理于世”才是他的首要任务,于四年后称病辞去了胶西相的职务,从此结束了他的仕途生涯。此后,他总结了自己治学50余年的心得体会,加上对《公羊》《春秋》的研究,写成了十七卷八十二篇的《春秋繁露》。

5a01559f50d36.jpg

善史氏曰:

龙庭对问,三策使得百家归一统;罢相归来,著就醒世方略济苍生。千年回望,毁誉双抛,总是儒法治世奠基人。

5a01559898fe5.jpg

推荐阅读:


慈善家谱:一善染心劫不朽 百灯旷照千里明


大家风范:历览前贤国与家 君子忧道不忧贫


公益仁心:成人善事功更倍 动人善愿量无涯


非凡匠心:善养吾浩然之气 悦格斯一业之禅


励志人生:点亮心情及梦想 善待生命并时光


先贤故事:善为至宝取不尽 心作良田百世耕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