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丨泪中为写相思字 写到相思泪转多

编辑:车前

善德人物榜.jpg

泪中为写相思字,写到相思泪转多.jpg

善德人物榜 第204期上榜人物:蒲松龄

上榜理由:

300年前,他六十岁时写成了一本书——《聊斋志异》;300年后,一位七十岁的老人在他的故居题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而抛开他写的书,纵览他的其它诗文,今有学者称:他怀才不遇,潦倒落拓的一生可结为两个字——孤愤,“泪中为写相思字,写到相思泪转多”般的孤愤。这个人就是山东淄川人蒲松龄,一个才华横溢却一生不得志的人。

聊斋匾额.jpg

善言慧语:

◆深坐珠帘颦翠蛾,玉人何处醉弦歌;泪中为写相思字,写到相思泪转多。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蒲松龄像.jpg

行者小传: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他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0年,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生平著有《聊斋志异》、《农桑经》、《省身录》等书。

柳泉.jpg

善德故事:

●声名早振:蒲松龄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祖上虽然没有显赫的人物,却是都通经书,有些学问;特别是他的父亲,更是精通儒家学说,也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学者。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中,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在他去私塾读书前,就已经在父亲的指导下读完了《诗经》、《论语》和《孝经》。19岁初应童子试,便以县、府、道三试第一考中秀才。文章深受山东学政施愚山先生的赏识,一时名声大振。

●人生首变:考中秀才后,踌躇满志的蒲松龄不但与同乡好友王鹿瞻、张历友共结成了潜心治学人“郢中诗社”,还岁岁出外游学。这期间,他与友人每聚首则放怀吟咏,寄兴唱和,诗成共载一卷,以补文业。不过好景不长,蒲松龄25岁时,蒲家因妯娌不合,兄弟分家,蒲松龄只分得“农场老屋三间,旷无四壁”,生活陷入困境。迫于生计,于康熙九年应同邑好友孙蕙的邀请,到江苏宝应为知县孙蕙做幕宾。那段时间蒲松龄开阔了眼界,写下了不少诗文,但也饱尝了寄人篱下之苦,加上思乡心切,第二年便辞幕还乡了。

●极度贫苦:蒲松龄的父亲去世后,自身难养的他还要赡养老母,所以生活便陷入了“家徒四壁妇愁贫”的极度贫苦之中。对于这一时期的生活之困,他有一首诗,叫《日中饭》,写到快收麦子的时候,家里没有粮食,只好煮了一锅稀饭,他那时候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一看煮好了稀饭,抢先把勺子抢到手里面,到锅底下找最稠的往自己的碗里边放,二儿子不干了,上去跟哥哥抢。蒲松龄的女儿就很可怜地、远远地站在那儿看着自己的父亲。身为父亲的蒲松龄当时非常心痛,于是便以诗的形式记录了下来。也在此前后,为了养家,他便到城西王村课蒙,开始了他的塾师生涯。

●十年困窘:康熙九年秋,30岁的蒲松龄为了全家五口人(已有二子一女)的生计,也为了开阔眼界,应聘于同邑进士、江苏宝应县令孙蕙(树百),南下宝应县,做了幕宾。在那里他代孙蕙共拟书启、文告等稿90余篇,为孙蕙赢得了一定的政声,然而,这种代人歌哭的差事,终究难圆自己的科举梦;于是,第二年他便辞幕北归淄川,开始了苦读待试,通过科举考试而一展鸿图的艰难历程,至康熙十八年,他在多次考试落榜,在本县西蒲村毕际有家坐馆教学之余,将自己多年所写的狐鬼小说初步结集,并定名《聊斋志异》时,他和他的家人,已整整熬过了十年困窘。

●孤愤之笔:蒲松龄一生中孜孜以求两件大事,一是科举及第,一是写作《聊斋志异》。对于科举及第,蒲松龄终其一生,耿耿于怀、念念不忘;而为了写《聊斋志异》,他更是坚持不懈、矢志不渝。好朋友张笃庆曾发现他因为写《聊斋志异》影响到考举,曾专门写首诗劝他:“聊斋且莫竞谈空”,劝他专心应试,但他没有放弃,还是写,不管哪个朋友听到什么奇闻轶事,他都要了解一下,写到自己的作品里头。所以有人说:正因为现实中的屡考不中与生活坎坷,他才有了《聊斋志异》中的孤愤之笔;也是他坚持写了《聊斋志异》,后世人才清楚的感受到了科举之鄙。

●忠贞不渝:康熙五十二年九月二十六日夜,已经病了40多天,白天还在床上料理家务的刘氏去世,时年74岁的蒲松龄将妻子葬在蒲家墓地。因为刘氏生前贤惠且他们夫妻感情真挚,所以刘氏去世后,蒲松龄不但写了《述刘氏行实》,还连续写了《悼内》、《(悼内)又》、《绝句》等多首悼亡妻子的诗句。康熙五十三年,蒲松龄经过刘氏的基地,再次想起妻子,情不能已,写下了《过墓作》两首五言古诗。诗其一中云:“欲唤墓中人,班荆诉烦冤。百叩不一应,泪下如流泉。”第二年正月二十二日,蒲松龄依窗危坐而卒,三月二十四日,蒲松龄的子孙将他与刘氏合葬在了一起。

善史氏曰.jpg

善史氏曰:

鲁迅评《聊斋志异》: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

今仰望“柳泉先生”:处困窘之中,志念不移,将一腔热血屈寄字间,如月洗尘,颇多滋味。

推荐阅读.jpg

推荐阅读:


慈善家谱:一善染心劫不朽 百灯旷照千里明


大家风范:历览前贤国与家 君子忧道不忧贫


公益仁心:成人善事功更倍 动人善愿量无涯


非凡匠心:善养吾浩然之气 悦格斯一业之禅


励志人生:点亮心情及梦想 善待生命并时光


先贤故事:善为至宝取不尽 心作良田百世耕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