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雷锋丨斯人生命有余音
1962年8月10日:今天,我认真学习了一段毛主席著作:其中有两句话对我教育最深。毛主席教导我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过去,我在一切言论或行动中,按主席的教导做了,因此我进步了。现在,我仍要牢记主席的这一教导,坚决努力,要求自己更好地做到这一点。今后,我要更加热爱人民和尊敬人民,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做人民的勤务员……
这是雷锋留在世上的最后一篇日记。在这篇日记中,他想到了自己的“过去”,提到了“现在”; 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会在五天后终结,所以仍在规划“今后”。
生命,像一台戏。任台上千般精彩,终有落幕一刻。所不同者,平庸的生命,戏不过半观者已尽数散去,只剩孤影独鸣,只得凄凉收场。不凡的生命呢,或许开场时观者寥寥,但嘉音之羡,人与人同!这样的戏,哪怕中场谢幕,亦必有余音回响。比如至今中国人仍在学习的雷锋,他不但生命尽而余音不绝,且生命尽余音有续。
雷锋的生命余音是什么呢?
一、生命非静止,生、老、病、死、学、工、婚、仕等,一切总在变化中;若要在变化中不迷失自己,初心最是关键。雷锋所以能经得住历史反复推敲,就是因为他从孤儿、儿童团长、学生、农民、拖拉机手,到工人、战士、名人、英雄,人生角色虽然数度转换;但每次都以转变为起点,大道直行、不忘初心。
二、人生,总容易被这样或那样的诱惑拉离轨道,总会因这样或那样的挑战而止步不前。要想战胜这些,最需要胆识和勇气。比如雷锋处理问题时,因方法不正确而扩大了事件矛盾。可见他也曾走过弯路、岔路、甚至错路, 但他知错能改,敢于自我革新,所以他的成长线路虽不是直线,却以一段波浪线抵达了出发时的目的地。
三、做人做事,要处顺境时有节制,在逆境中勇克难。只有失败时形成的进取心,成功后形成的平常心,才是生命向上萌发的恒动力。回望雷锋,其实他的“相对顺境”只有参军后的两年,且在这期间他也常常“自寻苦吃”。他的这颗“荣辱皆平常”之心,时至今日仍为世人镜鉴。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雷锋日记》和你我正在续写的“新雷锋故事”。还有后人研究雷锋一生后总结出的“永不服输的钉子精神“、“团结守纪的大雁精神”、“自强勇敢的雏鹰精神”等等。总之,作为一个非凡之人,雷锋虽去,其生命余音仍传唱未绝。(系列文章《学习雷锋》之八 图源网络)
(来源:中华善德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