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心荐才,社稷是主丨《小张说管仲》专栏之十四
管仲被拜为齐国宰相后,前三个月一直碌碌无为。
三个月后,齐王姜小白叫来管仲,问:宰相是做什么的?
管仲答:您说的对!
姜小白反应很快,听管仲这么说,马上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向管仲深鞠一躬,说:我觉的宰相就该替我分忧解愁,帮我处理急务。大小事与我商量,同时把我的意志无条件地贯彻下去。难道不是吗?
管仲起身还礼,问:打猎,什么最重要?
姜小白说:任我驱使的是犬马,得心应手的是弓箭,空旷而多猎物的是原野。
管仲又问:那这犬马、弓箭、猎场从何而来呢?
姜小白说:肯定由我选我定啊!
管仲再问:如果您选的犬马、弓箭不好,定的猎场不对,轻则空手而归,重则反被猎物袭击,甚至伤亡。怎么办?
姜小白被问得哑然失语。
管仲说:天下多才,但识才者寡;天下多秀,而知秀者稀。知而善用才秀者,是为宰。辅宰而行,兴贤避祸者,是为相。所谓宰相,不执具象而掌乾坤,如屋之柱,上则顶正君主,下则规序万物,使阴阳有序,各得位也。
管仲离开后,当天深夜,姜小白举着火把,只带着几个随从敲开了管仲的家门。
一见管仲,姜小白就直抒心意,说:白天你对我讲的宰相的定位,我跟王室族人谈了。他们大多数认为你这是夺权,还有人说你这是要篡位。不过,我觉得你讲的有道理,所以,我不会听他们的。今天来,就是告诉你,从现在起,你的宰相职责就按你说的办。
管仲听毕,忙起身向姜小白跪拜,复抬头说:民逢明君,齐国有救了!
起身后,管仲应该是觉察到了什么,对姜小白言道:如果把国家比成一个人,君主随性,是心,宰相理性,是脑。脑子不好,人顶多就是个傻子,若心不好,则会危及生命。所以,您可以对他们讲,任我为相是以心命脑,脑子再好,也取代不了心的位置。
就在这天晚上,管仲向姜小白一口气推荐了五个人才。他说:隰朋这个人深明大义,举止合礼,访谈刚柔有度,应请他主管外交,做大行;宁戚这个人有识牛之才,能尽土地之利,使物阜民丰,应该请他主管农业,做大司田;王子城父带兵打仗,能让数万将士进退有度、视死如归,应该请他主管军事,做大司马;宾胥无这个人能将一团乱麻解开,看事物一眼就能看到本质,又有怜悯之心,应该请他管司法,做大司理;鲍叔牙这个人特别正直,能为了说清实事舍弃生死,又不贪图富贵,应该请他主管监察,做大谏。
姜小白听完说:隰朋是贵族,有骄气;宁戚是贫农,有怨气;王子城父是叛臣,少忠心;宾胥无在我落难时就跟随我,不会居功自骄吧?鲍叔牙是你的好友、我的老师,不会有恃无恐吧?
管仲说:我还曾被人骂为叛徒、自私小人呢!冬天觉的太阳不够暖,夏天觉的太阳不够冷。适应冷暖、善用日月是自身事,为何要归罪恒温少变的太阳呢!
姜小白点头称是,说:说人过错易,识已过错难。您说的对,我要观人优良,善用其长。
管仲说听完大笑,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就其高。大王您不必担心他们大权独揽后会生出祸端,水就是水,离海则干,石就是石,离山则碎,他们怕的比您多。
次日朝会,姜小白当众宣布了对隰朋、宁戚、王子城父、宾胥无、鲍叔牙这五个人的任命。
这时,管仲突然站了出来,奏本道:我认为任命不妥!隰朋虽然有远见且能虚心下问,但他过于宽厚,对恶人不能下利手,怎么服众?鲍叔牙虽然有推位让贤之德,但他过于严苛,对小过不能淡视,怎么服人?宁戚虽然有相牛厚土之才,但贪婪不愿分享,教人不愿倾囊相授,怎么惠民富国?王子城父虽然有举重若轻之量,但行事骄傲蛮横,不能体贴下属苦衷,怎么励兵安国?宾胥无虽然侍君无二心也不忘自身,但不懂的信任和放手,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知,怎么让人做事?
姜小白说:我用人,从不因小过而否定大功。再说如果他们行有不得,不还有你监督着嘛。就这样吧!
后来,在姜小白“不拘一格”的任人,管仲“放鱼归水”的用人思想下,这五个人各展才华,以图抱负,很快就让齐国出现了国强民富的兴盛局面,并一直持续到姜小白去世,史称“桓管五杰”。
这就是发生在姜小白与管仲君臣之间,真正奠定齐国国体的典故——举火论爵。有人将此事总结成了十六个字:公心荐才,真心难得;社稷是主,放手任用。(系列文章《小张说管仲》之十四 来源:中华善德网)
下期提要:
那时,姜小白登基称王,虽然经老师鲍叔牙力荐,答应拜管仲为相,但内心仍存在不信任,于是见面便问:我有三个不能断戒的污行,一是打起猎来,忘乎所以;二是喝起酒来,日以继夜;三是爱好女色,喜新厌旧。
管仲说:这些虽然都不是好事,但不紧要。
姜小白面露不悦,问:这样的行为都不要紧,难道你要害死我吗?
管仲说:为君者,喜怒不形于色,好恶不露于外。这一点您还需要修炼!不过,也不要紧。
姜小白问:依你看,什么最要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