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树 多有不如丨《小张说管仲》专栏之二三

编辑:车前

阅读他们·发现自己.jpg

荏染柔木,君子树之。——先秦《诗经·巧言》

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汉《孔雀东南飞》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野望》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清《临江仙》

读树如读人,怀着一颗淡然的心。——现代《读树如人》

……

古往今来,凡是弄文者,多发草木句。借树抒怀,已算不得新话题。但以树为师,观树悟道者,恐怕管仲当数第一人。本文,笔者就讲几个管仲与树的小故事。

023-01.jpg

相树定泉

管仲认为人与树的精气相通,可以类比,所以造字时才会出现,扎根顶天者曰树,两木曰林,三木曰森;倚食明礼者曰人,两人曰从,三人曰众。

一天,管仲与鲍叔牙、隰朋、宾胥无、王子城父四人谈起牧民之道。讲得兴起,他便再次以“人、从、众”和“木、林、森”这六个字的造字规律为例,讲起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齐国的大司马王子城父作为“尚武功,轻道义”的武将,他自然不爱听,于是流露出倦怠之气。管仲观察到了他的变化,讲着讲着,突然问王子城父:您带兵打仗,如果走到山里,找不到水源怎么办?

王子城父说:兵马未动,必派先锋。我大兵行动之前,探马都会探明前路的情况。如果我带兵进山,侦查兵告诉我山里找不到水源,我会带水进山或改道进兵。

管仲追问:如果侦查的信息不准或误入山中,这时发现没有水源,您怎么办?

王子城父觉得管仲在抬杠,便不怀好气的回了句:那就忍着呗!

管仲说:古人说,良根不扎恶土。“物以类聚”和“表里相一”的树木生长规律,我少年时观察山中树木,发现了一个“相树定泉”之法。

山顶上,樠树丛生的地方叫“悬泉”,树下多长苗草和蘑草,凿地二尺就能见到泉水;

山顶上,柳树丛生的地方叫“复吕”,树下多长鱼肠竹和莸草,凿地三尺就能见到泉水;

山顶上,杨树丛生的地方叫“泉英”,树下多长当归和菖蒲,凿地五尺就能见到泉水;

山正面,槚树丛生的地方叫“二七”,树下多长稀签和蔷藤,凿地十四尺就能见到泉水;

山侧面,刺榆丛生的地方叫“三七”,树下多长菖草和蒌蒿,凿地二十一尺就能见到泉水。

听完管仲的话,王子城父对自己的鲁莽表示非常惭愧,说:您告诉我这些,是救了齐国万乘之师啊!

“相树定泉”之法,最早记载于《管子·地员》中,至今,民间寻找水脉位置和走向时仍在使用,只不过,很少有人想到这一规律的总结者管仲,更不会联想到,管仲只所以这么详细的讲解“相树定泉”,其深层次的用意是以树喻人,在于让王子城父明白一个道理:树木之所以能活的好,是因为其可以涵养水源;人若想活的好,要涵养心田。

023-02.jpg

除叶劝勤

“树”通“术”,“人”通“仁”,一生以树为师的管仲不但善于“施仁以救魂”,还善于“施术以救人”。《管子·轻重丁》中还记载过一个管仲剪树叶治懒的故事,史称“除叶劝勤”。

话说,管仲被拜为齐国宰相后,转眼三年过去,齐国在他们君臣的治理下,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变得繁荣富强,只有靠近海国边的莱地不见起色,依旧穷苦。齐桓公姜小白找到管仲,说:莱地的百姓号称“三不归”,外出集会时,不想归家(回家);男女搞对象,不想归婚(结婚);亲友闲聊时,不想归业(事业)。这种情况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再这样下去,他们会懒死的!

管仲之后去了一趟莱地,实地走访后,他下了一道令,把莱地所有道路两边树的树叶剪了个精光,大小道路两侧,一寸荫凉也没留。第二年,莱地丰收,百姓乐业,市井也开始繁荣。老百姓都说姜小白的富民政策好,可姜小白却傻了眼。什么富民政策?他自己都不知道,于是便问管仲。

管仲说:莱地多果树,春夏秋三季,当地人靠吃野菜和树果,坐在树下聊天就能生存,自然不事生产,乐而忘归。而整日闲侃,颓唐、萎靡成风后,做人、做事便会丧失责任心,自然出现“三不归”现象。我剪光树叶,当地人就没有颓唐、萎靡的环境;并且,在剪树叶的过程中,他们已经因为劳动补偿而知道了勤劳的甜头。人性如树性,都有积极向上、拥抱阳光的本能。当老百姓切身感悟到寸荫需争的道理后,人人务本求新,安居乐业。

023-03.jpg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以树为师的管仲,一生说过很多关于树的名言。据统计,仅在现存76篇的《管子》中,就提到“树”386次。不仅如此,在这386条关于“树”的论断中,除了文上列出的“相树定泉”和“除叶劝勤”两个典故外,至今仍发人深省的言论还有很多,比如“树大者根必深,小谨者不大立。”“树木之胜,不听于天。”“不伐大树,不杀大臣。”“树以荆棘,以固其地。”“国家若树,人性若根。”……当然,这其中最为世人熟知,当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他告诫齐桓公姜小白的话,出自《管子·权修》。

当时,齐国刚吃了一场败仗,丢了一座边境城邑。回到都城后,姜小白问管仲“守地之道”和“王者之门”,管仲回答时先说:“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

之后,在谈到“如何守人”及如何让“士无邪行,女无淫事”时,管仲才说了这句名言。其原句是:“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意即:要想成为王者,必须注重培育自己的人才。而要想让人才终身为自己所用,且发挥神奇效用,就要像种树那样,宁可用十年时间培养树根,不求种植当年即结果。

023-04.jpg

人生若树 多有不如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人生。四季的树,便是一生的人。“相树定泉”也罢,“除叶劝勤”也罢,“以树喻人”也罢,管仲眼中的树,早已随着他的死去而渐为人淡忘。于你我而言,当无意中遇到一株树,孤影相对,情愫暗生时,会作何感呢?

会对着泰然自若的树,回照不尴不尬的自己,发出“人生若树,多有不如”式的感叹吗?(系列文章《小张说管仲》之二三 来源:中华善德网)

特别提示.jpg

下期提要:

世人论管仲,对他最大的诟病只有一点,就是他在位时的统治堪称完美,但他去世后,不但宰相之位后继无人,更没有留下任何可以延续的体制遗产,使齐国在他死后迅速衰败。

为什么会出现人亡政息?管仲真的“无后”吗?

所谓人亡政息,其实是一种自然规律。一再重复的历史史实足以说明,贤人专制,往往能开创盛世,但发展的荣败往复,谁都难以挽回;一劳永逸、一枝永秀的事,只是痴人筑梦罢了。具体到管仲,他是少有的天生相才,但天才是可遇而不可求,可续而不可继的。所以,他只能将自己的志与道,通过自己开创的事业之气象,让后世凡人学而习之,启迪后世天才慕而效之。所以,从这个角度讲,管仲并非无后,而是无数后,比如……

小张说管仲.jpg

点击上图,阅读往期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