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苔问红叶 何物是斜阳丨《小张说管仲》专栏之二五
有人说:管仲是政治家,不从政者不用学他。
这是外行之论!
自管仲之后,如晏婴、萧何、诸葛亮、王猛、房玄龄、文彦博、张居正、李鸿章等人,作为管子门徒,诚然是因出仕而扬名千古的佼佼者。但诸如促成战国百家争鸣的大思想家荀子(荀况)、写成《汉书》和《白虎通义》的史学大家班固、著就《齐民要术》的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倡导新乐府运动的唐代诗王白居易、一生热心于教育事业的宋代理学家朱熹、因一篇《过臣》而“深中弱宋之病”的明末隐士杨锵、发起近代“乡村建设运动”的国学大师梁漱溟等,他们作为管子门徒,虽然没有出仕,其人生亦因“学管”而熠熠生辉。
以“最会做生意的文坛领袖”清代诗人袁枚为例,作为管子门徒,他就通过活用管仲的“石璧谋”,实现了自己创业致富梦。
“石璧谋”出自《管子·轻重丁》,讲的是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姜小白在葵丘大会诸侯时,因为周天子(周惠王)也派代表参加会盟,并当众封赐齐桓公为“方伯”,正式承认了其诸侯领袖的身份。作为“尊王攘夷”的实践之举,为全君臣之礼,姜小白必须率领诸侯去都城雒邑朝谢周天子。可姜小白不想去,于是向管仲推托说:“我是想去朝拜天子的,可是咱们齐国连年征战,现在根本没钱准备朝贺礼物,你说怎么办?”
听了姜小白的话,管仲做了两件事。一是请姜小白下令,在齐国修了一座有三层城墙、九道城门的阴里城,让玉雕匠人把修城剩下的石头刻成了尺寸不一的石璧,并规定售价,直径一尺的石璧定价一万钱,八寸的定价八千,七寸的定价七千,六寸以下的称石珪,定价四千,四寸以下的称石瑗,定价五百。
石璧雕刻完成后,管仲去了趟都城雒邑,作为齐桓公的先行使者朝见了周天子,对周天子说:“齐侯想率领诸侯来雒邑朝拜先王宗庙,观礼于周室。作为诸侯朝贺时每个人都要手执的信物,我们齐侯已经命人在阴里城造好了一批石璧。为了礼乐统一,请您下令所有朝贺的诸侯,都必须佩戴彤弓和石璧。不带彤弓和石璧者,不准入朝。”之后,天下诸侯都收到了周天子颁布的命令——“不执彤弓和石璧者,不准入朝。”
彤弓就是红漆雕弓,届时周天子会赏赐给诸侯,不用准备。石璧呢?虽然听说齐国在阴里城中造了一批石璧,但因为阴里城防守实在太严密了,所以除了姜小白,其他诸侯均闻而未见。于是,天下诸侯只能拉着黄金、珠玉、粮食、彩绢和布帛等到齐国来购买石璧。就这样,管仲用一堆建筑废材,让天下财物都流向了齐国,之后的八年,齐国都没有向百姓征收赋税。这就是阴里之谋,后世俗称“石璧谋”。
管仲施“石璧谋”2400年后,清乾隆十四年(1749),时年33岁,已经做了3年翰林、7年县令,厌倦了官场阿谀的袁枚作了一个决定——辞官!他辞官的理由很简单:回家孝养父母。
袁枚是清官,辞官后没有了俸禄,生活来源都成了问题。试问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孝养父母呢?
袁枚青年时代就对《管子》一书做过考证,成家后,他曾以“昔管仲遇盗,得二人焉。”(从前管仲遭遇强盗时,从盗贼中获得了两个人才)的故事,告诫后人要自励自强。为了赚钱,袁枚这时还起了“石璧谋”,于是他效仿管仲,围绕一座园林,做了几件事。
首先,袁枚通过借贷在南京购买了一座旧园林 ,经过重新修整,成为了自己一家人的住所,并改园名为随园。之后,他便经常邀请一些名流来自己的随园做客,并写成了多篇脍炙人口的《游记》。于是,人人都知道南京有一座随园,人人到了南京,都想一游随园。
之后,袁枚又将原本供自己家人和友人住赏的随园无偿对外开放,贴出告示称,只要衣冠整素,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进随园,尽兴游玩,只有一点,那就是为了园林整洁,不准自带饮食进园;同时,袁枚又把自家的私家菜拿了出来,在园中标价出售。于是,随着入园游客的增多,仅售卖私家菜一项,袁枚就赚了许多钱。
再之后,察觉到很多没有到过随园的人,对随园中出售的食品很感兴趣。袁枚又趁热写了一本《随园食单》,极力渲染“袁氏私家菜”的精妙美味;因为袁枚看过中医药的书,对烹饪技巧和食材对身体健康的关系很有研究,再加上友人的随声唱和,《随园食单》一出版便被抢购一空。之后,袁枚又趁热推出了文集《随园全集》,至此,他的个人知名度也急剧飙升,不但上门购书者接踵而来,登门求写墓志碑记、寿序谀文者更是络绎不绝。据记载,仅卖书一项,袁枚一年就能收入三四千两白银,而为权贵人家写碑铭,他得的钱更多。
这其间,乾隆十七年(1752),已经归隐三年,将随园经营得风声水起的袁枚突然接到任命,让他去陕西做官。当时的官场“混”字当头,实干者不得重用;想到此次出仕,恐怕自己依然会空怀报负,无果而终,于是,袁枚写了一首名叫《偶成》的诗:
自得随园户懒开,三年车马长莓苔。
谢安尚有东山梦,江左空怀管子才。
秋气渐催双鬓改,夕阳亲送六朝来。
征鸿心事无人识,飞去长安首不回。
“江左”是南京的别称,当时袁枚就在南京。诗中,他以江左自喻,并以谢安的归隐和管子的大才为对比,隐晦道出了自己对这次出仕不看好的预判。果然,他去陕西任职不满一年,就因父亲去世,以“丁父忧”为由,于当年年底返归了随园。
作为管子门徒,袁枚的性格和管仲很像。像《史记》说管仲“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一样,《清诗史》给袁枚的定论为“不耐”。具体来说,就是他不耐学书,字写得很糟;不耐作词,嫌必依谱而填;不耐学满语,乾隆七年庶吉士散馆,以习满文不合格放任知县;不耐仕宦,乞养时年仅三十三岁,后再铨选知县,未及一年复归。
然而,管仲真的“不羞小节”,袁枚真的“不耐”吗?
言此者,非知音也!
人生以“立德、立言、立功”为三不朽。纵观管仲与袁枚,管仲尊贤相齐而使天下安,袁枚尊贤治县而使百姓乐,这不是树德吗?管仲有《管子》传世,袁枚有《子不语》传世,这不是立言吗?管仲用一座阴里城和城中的石璧,赚了天下诸侯之财;袁枚用一座随园和园中的食物,赚了天下权贵之财;这不是成功吗?
袁枚曾因经营随园,被冠以“斯文败类”之骂名。为了解忧,亦或为了明志,在自己人生失意、遭遇困顿时,他以《苔》 为题,写过一首诗: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是他“学管”的心得。因为他知道,管仲未成功前,在世人口中是出了名的“窝囊废”,做生意赔钱、当兵失败、打工时更连续三次被炒鱿鱼……所以,当他自己走入人生低谷时,不被人理解时,他并没有因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之勇气,他不因低微而自贱,坚持以文人身份经营随园。最终,他用经营随园的成功和在此园中写出的诗文消解了世人误解,迎来自我的绽放。而经历过此事后,痛悟管仲所言的“天道之数,人心之变”之道理后,他再次以《苔》 为题,写了一首诗:
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
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系列文章《小张说管仲》之二五 来源:中华善德网)
下期提要:
2018年3月,苹果创始人乔布斯(Steve Jobs)1973年写的一封“错误百出”的求职简历,在美国以17。4万美元的高价被拍走。一时间,舆论哗然!
为了在茫茫职场中找到一份好工作,当时只有18岁的乔布斯写下了这份简历。可是,纵观这张只有一页纸的简历,除了标点错误,没有电话,没有地址,他还把自己的名字Steve Jobs写成了Steve jobs(把姓氏大小写弄错了),把毕业学校Reed College也写成了reed college(也是大小写问题),更重要的是,他把大名鼎鼎的惠普公司名字中的Hewlett-Packard写成了Hewitt-Packard(拼写错误);此外,作为求职简历,他竞然没有写明要申请什么职业,只是在“专长”一栏写下了“科技或设计工程师”,在个人兴趣里写了“数码电子”。
如果放到现在,任何一位职业HR,见到这种简历都会直接将其扔进垃圾箱,因为就简历的填写错误率来说,这份简历实再太差了。可是,那家公司最终还是录用了乔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