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并非传说中那般残暴昏聩:见证那场一千四百多年前的西域盛会“万国博览会”

编辑:简兮

天下一统

丝绸之路对于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沟通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也促进了东西方双向的文化交流。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好的时候,文化的交流会通过官私渠道,畅通无阻;有的时候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因为政治或其他原因断绝了关系,但文化是流动的,并不因为政权的敌对而完全断绝交流,文化的因子会通过其他途径输入或传出。

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长达数百年的混战之后,终于在公元589年,被隋朝重新统一。15年后,公元604年,三十五岁的杨广即位,成为了隋王朝的第二任皇帝。这位被后人称为“隋炀帝”的杨广,雄心勃勃地选择了“大业”作为自己的年号。从登基的那一天开始,杨广对于这个国家开拓性的治理思路,就在他的强大集权下迅速推行。

大业初创

隋炀帝登基时,中原的商业经过二十年的休养生息已逐渐兴盛,并出现了繁华的城市与富商大贾。他们强烈希望能与西域胡商进行贸易。

但中原与西域大规模的商贸往来已因战乱中断了数百年,大批的西域商人谨慎地选择了以河西走廊为中转站。

面对西域各国的裹足不前,隋炀帝杨广颇费思量。他决定迈出隋朝经营西方的第一步。

关于合适的人选,他首先想到了裴矩。裴矩,祖籍山西。他精通经史典籍,并有着丰富娴熟的政治经验。隋朝建国后,裴矩就受到隋文帝重用,参与了隋朝礼仪制度的建立。

裴矩受命

公元588年,裴矩跟随后来成为隋炀帝的皇子杨广参加了平陈战役,在战后的安抚工作中表现突出,因而得到赏赐和擢升。此后,他通过精准的政治谋略,兵不血刃地让突厥归附隋朝。隋炀帝登基后,他成为朝廷五位重臣之一。

裴矩以其出色的外交能力及他对西北地区民族问题的了解,赢得了隋炀帝的赏识。

隋炀帝召见裴矩,询问西部疆域的经略思路。裴矩建议通过疏通河西走廊来恢复丝路贸易,并加强与西域诸围的政治、文化交流。

这个思路与隋炀帝不谋而合。

公元605年,受隋炀帝委派,58岁的裴矩来到了张掖。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魏晋后中原大乱,丝路不通,西域商人只能到张掖与中原商人进行贸易。

裴矩选择在这里主持西部的边境贸易,同时进一步找到发展西部经济的办法。

公元606年,大业二年七月,裴矩回到都城洛阳,他给隋炀帝带来了《西域图记》,并汇报了自己治理河西商贸的成绩。

隋炀帝随即问起裴矩下一步的措施。

dcedc21b9d16fdfa92163f43b48f8c5494ee7b23 (1).jpg

 万国博览会壁画(局部)

打败吐谷浑

裴矩称西域诸国早就有意与隋朝通商,只是位于祁连山南侧的游牧部落吐谷浑时常侵扰河西一带,阻断了西域各国进入中原的道路。现在必须要打败吐谷浑,才能保障河西走廊的安全,使西域各国与隋朝建立正常的政治与经济交往。

裴矩的这些话让隋炀帝大喜过望,他任命裴矩为黄门侍郎,派他再次返回张掖。

裴矩回到张掖后即代表朝廷召集了西域各国的官员和商人,向他们发出了前往长安和洛阳的邀请,并对外交与商贸使团开出了优厚的条件。

第二年,裴矩还邀请了高昌、伊吾等几个西域国家的王侯来到洛阳,和隋炀帝一起祭祀恒山。

同年,裴矩成功游说河西走廊北侧的突厥人铁勒部,使其南下对吐谷浑发起了进攻。

吐谷浑可汗伏允,一路东逃到了今天的西宁。

这一仗对吐谷浑打击很大。

万事俱备,隋炀帝心中随即产生了一个宏大的国家计划。

公元609年初,隋炀帝向朝廷的文武百官宣布——他要西巡河西走廊,并且要邀请西域诸国首领在那里共同举办一个盛大的聚会。在西巡途中,他还要御驾亲征,以彻底消除吐谷浑对河西走廊的威胁。

隋炀帝西巡

公元609年三月,即隋大业五年,隋炀帝杨广率文武官员、嫔妃、侍从以及十万大军,浩浩荡荡从长安出发,途经扶风,在临津关也就是今天的甘肃临夏渡过黄河,两个月后,来到青海的乐都县。

隋炀帝带领大军,在这里展开了对吐谷浑的全面进攻,

隋朝大军势不可挡。

吐谷浑部落十余万人投降。

仅有几十人跟随吐谷浑可汗伏允逃到了青海湖边。

此战之后,吐谷浑再也无力威胁河西走廊。

在出征途中,隋炀帝写下了著名的长诗《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臣》: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合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这是隋炀帝在这次西巡所做的《饮马长城窟行》。“通首气体强大,颇有威武之风。”后代文人对他诗篇的评价极高。“混一南北,炀帝之才,实高群下。”,“隋炀起敝,风骨凝然。隋炀从华得素,譬诸红艳丛中,清标自出。隋炀帝一洗颓风,力标本素。古道于此复存。”今天的我们,依然可以从这首诗中品读到当时隋炀帝的万丈豪情。

战役结束之后,隋炀帝设置了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

这四郡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

这一场胜利,也使得围绕西域博弈的天平,彻底倾向隋王朝一边。

西巡真正的目标还没有实现,下一站是河西走廊的张掖,裴矩和西域各国的王公使节们正在那里恭迎旗开得胜的隋炀帝。

现在,只要穿越祁连山的一个山隘,就可以从青海进入河西走廊到达张掖。

这正是当年张骞进入河西走廊的路,这个山隘叫扁都口。峡谷雪山海拔三千多米,气温终年零度以下。隋炀帝在这次探寻丝绸之路的道路上,遭遇暴风雪袭击,险些丧命,终年温度在零度以下。士兵冻死大半,随行官员也大都失散。隋炀帝也狼狈不堪,在路上吃尽苦头。但他不畏艰难,利用半年时间,走遍了甘肃、青海、河西走廊,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抵达西北的皇帝。他不仅打通了丝绸之路,更巩固了中国大西北的领土。隋炀帝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这一行意义重大,打通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5c7d922f07082838d86125b9b899a9014c08f136.jpg

 万国博览会(局部)

万国博览会

隋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27国君主与史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

丝绸之路重镇张掖城外的焉支山下,一场盛况空前、云集西域二十七国首领和代表的贸易盟会拉开序幕。

1400年多前的农历六月,甘肃山丹焉支山下摆起了一场载入史册的“盛宴”。

“上御观风行殿,盛陈文物,奏九部乐,设鱼龙曼延,宴高昌王、吐屯设于殿上,以宠异之。其蛮夷陪列者三十余国。” 《隋书·帝纪》中的这个“上”,即那位毁大于誉的隋炀帝杨广。“其蛮夷陪列者三十余国”便是后世口中的“万国博览会”。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中原帝王在甘肃境内亲自主持的重大政治经济盛会。

在张掖盟会期间,隋炀帝杨广登临焉支山的峰顶参天禅地。当年汉朝将军霍去病曾越过焉支山,击败匈奴,夺得河西走廊,打通了中原与西域交往的通道。自此,焉支山成为胜利的象征而载入史册。

隋炀帝此次西巡开拓疆土、安定西疆、大呈武威、威震各国、开展贸易、扬我国威、畅通丝路。乃一代有作为的国君所为。唐太宗也感慨的说:“大业之初,隋主入突厥界,兵马之强,自古已来不过一两代耳。”

后续

大业六年(610年),隋政府又置伊吾(哈密)郡共五郡。

大业六年的正月,隋炀帝在洛阳用大演百戏来招待西域商人,前后达一个月之久。

隋炀帝的此次西巡,让中原王朝与丝路沿途各国的政治、经贸、文化交流得到了全面恢复。丝绸之路又一次向中原大地敞开。隋炀帝的西巡这是隋王朝西部战略的顶峰。也是丝绸之路中西贸易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图源网络)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