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遗泽

屈原遗泽.jpg


屈子一跳,端午生辉。数千年来,中国形成了丰富的端午文化。比如诗词创作,围绕粽子和爱国等辉煌传世作品弦歌不绝,历朝历代龙舟竞渡,不断为端午文化增光添彩。站在传统文化和品德修养的角度看,屈原遗留给我们的惠泽有哪些呢?


光耀千古的理想人格


王夫之在《楚辞通释》中说:“君子之进退生死,非一朝一夕之树立,惟极于死以为志,故可任性孤行也。”这里,王夫之强调的是屈原以死明志的人格态度。由明入清的王夫之,深感时代变迁对人格坚守的巨大影响;所以,王夫之的评论,着力凸现的是理想文人的完美人格。


王夫之的讲法是有道理的,屈原的人生是追求“美”的人生,在现实政治中要求推行美政,在现实生活中追求形象的完美,在精神生活中追求人格理想的完美。可以说,追求“美”的人生是容易有“自杀”倾向的。俗语说:“死要面子活受罪。”追求美的人生,就是”要面子”的人生。一般人常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但在追求“美”的人看来,其是宁愿“好死”也不愿”赖活着”的。 这也正是屈原“完美人格”光耀千古的魅力所在。


独立忠贞的价值取向


屈原之精神,集中表现在两个层次:一个是他对君王忠心耿耿,对故土热爱留恋。这种精神如果浓缩为一个词,就是“忠诚”。在屈原之后的两千多年里,这种忠诚逐渐被放大定格为“爱国”精神。另一个层次,则是屈原追求完美的人格魅力,他坚守一种独立自主不移的价值观,珍惜自己心灵的纯净,绝不会因为生存的艰难而污染,也不会蝇营狗苟,唯唯诺诺。这种精神如果浓缩为一个词,就是“独立自主”。


事实上,忠诚与独立自主,这两种人格在某些方面是有冲突的。屈原本人也是在这种冲突中不断的迷路,碰壁,最终到死也无法解决这层矛盾。但这种冲突又是必然的,每一个人的人格都有着两面性。有冲突才会产生张力,才会在冲突断裂的时候爆发出巨大的精神能量,从而影响后来人。


传唱千年的名士风尚


《楚辞》与《诗经》齐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源头之一。而《离骚》作为《楚辞》中篇幅最长、影响最广、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共有2490字,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首抒情长诗。古人云:“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世说新语·任诞》)因此,阅读并体味这首长诗,必然是一次美丽而深刻的生命之旅。


两千年来,所谓“读书人”几乎没有一个不读屈原作品的,读了也没有一个不崇拜的。两千年来无数作家,没有一个不受屈原的影响的,没有一个不以屈原做模范的。所以扬雄以屈原比孔子,所以李白说屈原死了便“无堪与言”,所以苏轼说他终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只有一个屈原。


中国文化的精神巨雕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溯寻中国文化的源头,都不能不端视屈原的身影,触摸“屈原精神”的钢筋铁骨。正因此,千百年来,屈原的刚和孔子的柔,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骨骼,成为中华民族的性格,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史诗英雄。


拂去历史的云烟,掸落鏖战的尘埃,回望那一尊尊伟岸的独行者身影;列在前几位的,当有屈原。更有人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具有纪念价值的爱国精神缔造者,第一个真正具有忠肝义胆、满腹才情,敢于以身殉国、以身殉道、以身殉志的爱国主义战士,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巨雕。(图源网络)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