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高技能养老护理员 行业专业化发展方向

编辑:

“三低一高”的行业形象

在肖玉荣年轻的时候,做护理员没那么多要求。不识字不要紧,有一身力气,能干脏活累活就行。那时不谈什么“职业化”,有人出钱就去干活,做完上家再找下家,能留在公办福利院之类的单位最好,等于捧上了“铁饭碗”。

如此长年累月形成的队伍,慢慢呈现出“低门槛、低技能、低收入、高流动性”的行业形象。从业者但凡有稍好一点的选择,都不会多作停留。

现在,就连待遇良好的区级福利院也感受到了招人的压力。肖玉荣如今已是普陀区社会福利院护理部主任,手下带着50多人的团队,“以前护理员几乎全是上海人,后来慢慢被外地人替代,现在我们有四分之一护理员来自外地。愿意做这行的本地人太少了,福利院的本地员工主要是当年的‘4050’就业困难人员和一些退休人员,平均年龄五十七八岁。外地员工比较年轻,平均40多岁。40岁以下?不可能,找不到。”

护理员的工作时间很长。普陀区社会福利院是做一休一,两班倒,上一天班12小时,强度不高。很多街道办、民办或者公办民营的养老机构,有的做一休一,上一天班24小时;有的做六休一,每天8小时或者12小时;一些吃住全包的机构实行24小时工作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假期。

政府一再出台补贴、奖励等措施,希望驱动养老护理人员提升技能。肖玉荣脱产三个月接受高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单位工资一分没少拿,考下证书之后,区民政局和福利院分别给她每月300元的补贴,一年增收7200元,差不多是她两个月的工资。

多数养老护理员学历程度不高,考试对他们来说很有难度。“上岗证比较容易,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培训好了也能考过。职业资质考试,级别越高难度越大。”和肖玉荣同期备考高级的很多人中途放弃了;坚持参考的,未必也都能合格。

站在用人单位的立场,培训意味着成本,更意味着风险——技术好的护理员跳槽几率更高。

从护理员的角度来讲,提高技能需要牺牲眼前收益,李翠英对此再清楚不过,“培训一个月少挣几千块钱,护理员阿姨一年能有几个几千块钱?”

[责任编辑:大旗]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