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家国梦
三闾大夫投楚庭,芳草怀玉弗悦君。每到粽叶飘香,龙舟竞开之时,总会勾起我们对屈原的缅怀情思。端午,这一传统的民俗节日,因为屈原而平添了几许精神和力量、承载了几分气度和品格。我们感伤他盛年之时的壮志不酬,感念他对自己国家的殷殷关切。在屈原身上,我们能充分感受到一种浓厚、强烈、却又令人感叹和惋惜的家国情怀。
何为家国情怀?家国情怀就是由己及家,由家及国,由国推及天下,家国一体的思想理念和精神追求。端午节之所以能横跨中华历史渊源,流传至今仍兴盛不衰,是因为它不仅以家庭为主体,更是以国家为载体,将个人追求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不但寄托了个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及向往,而且同时展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对祥瑞的祈求、美满的憧憬,幸福的期望。
屈原的家国情怀是端午节的灵魂,而他“行泽吟畔”、“上下求索”的高尚爱国主义情操,则穿越了浩荡的历史长河,凝聚了千年的岁月沧桑,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图谱和群体共识。
“国”与“家”交融的观念古来就有。“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爱国观念,是一种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高尚情操。它是使国家或民族傲然挺立,即使处于苦难困境也能获得希望的精神支柱。爱国爱家、忧国忧民,正是有了这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才赋予国人一种大国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奋发图强,在忧患中坚忍不拔、昂扬向上,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屈原先生就有着“行吟江渚伤哀郢,纵向汨罗涛万顷”的苦楚和义举。
端午,是一种家国情怀,因为它不仅属于个人,更属于这个民族,这个伟大的国家。如今,我们在端午怀念屈原先生时,不禁为之有了“缘知今时盛世好,会予壮志报国兴”的感慨。“家国情怀”更如温厚的山泉,导出涓涓细流浸润着每一个华夏民族、每一位华夏儿女。(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