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丨蒋艺鸿:当头发丝遇上了苗家女

编辑:张慧霖

导语:

头发是苗族人的圣物。每年的大小节庆,苗族人都会举行隆重的法事,祭拜鬼神。绣着神秘花纹的辐条和面具是不可或缺的主角,而这些花纹,就是用头发绣成的。大家试想一下,一根头发丝是多么地细微,如果要在1平方厘米的布块上绣满头发,大概需要多少针?我算了半天,发现这是一道没有答案的题。针法、图案、发丝长度和直径……要考虑的因素太多。

头发丝遇见苗家女

蒋艺鸿,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海南苗族人,美术专业出身,7岁开始学习发绣,27年的韶华,都献给了民族艺术。

17.jpg

曾经一家上市公司开出200万年薪,邀请她做艺术总监,被她婉言谢绝了。蒋艺鸿说,她要把苗族发绣传承下来,发扬光大。带着这样的决心,她以针为笔,以发为墨,勾勒着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16.jpg

发绣是海南苗族特有的民间工艺——用发丝代替普通棉线,在苗家土布上绣出千年不腐的花纹。那些图案传承了千百年。苗族人世居深山,以游猎为生,刺绣最初是为了区分族群和迷惑野兽。苗族人相信,身上绣着什么动物,就会得到什么动物的认同,出入山林时就可以免受它们的伤害。有了这样朴素而可爱的动力,心灵手巧的苗族姑娘们,见到什么就绣什么,无意间记录下了苗族人的漫漫迁徙路。苗绣,也因此成了苗族人“穿在身上的史书”。讲到这些事情的时候,蒋艺鸿满满的自豪:虽然苗族人没有文字,但是苗族阿妹们在用另一种方式传承苗族历史。

苗家女的传承与革新

蒋艺鸿的奶奶和妈妈掌握着用头发刺绣的技能。在好奇心的趋势下,她开始跟着她们学习发绣。那一年,她才7岁,正是笔都拿不稳的年纪。蒋艺鸿用了3年时间,掌握了发绣的基本技能,又用5年时间,将学到的手艺锻造得炉火纯青。一根根黑、棕、灰、黄、白色的发丝,在她的手中拉扯滚缠,变幻成了蛰居在衣服上的花鸟鱼虫,凶禽猛兽。

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传承者,也可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正如迁徙到新的地方,遇见新的物种,苗族人的衣服上会添上新的花纹--新的时代,新的美学领域,需要有人将苗绣带入新的历史。

1.jpg

初中毕业后,蒋艺鸿跳过高中,直接进入南京艺术学院攻读美术学。蒋艺鸿说:“现在单单传统的东西,文化的东西,不是一般人接受得了的,所以可以考虑更新,创新,将民族的、文化的东西跟美学结合,这样才会让我们的发绣走得更远,更长久。”一个主意在蒋艺鸿的脑子里萌生——用苗族发绣演绎中国名画。《敦煌壁画箜篌曲》,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都成了她的演绎对象。

收头发

工作从准备原材料开始:收头发。头发必须是未经烫染的苗族少女的头发,至少需要提前三个月预订。这三个月里,头发的主人不可以再用化学洗发水,而是回归苗族传统——用山茶油浸泡头发后,再用芭蕉叶烧成的灰烬加水揉搓产生泡沫进行清洁。“这样洗出来的头发有光泽,有韧性,弹性特别好,我们才能要。”蒋艺鸿说。

9.jpg

即使到了自由开放的今天,剪头发在苗族阿妹看来仍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取发当天,头发的主人通常会沐浴更衣,正襟危坐,做足礼节。剪下来的头发会被编上编号,再做进一步处理:筛发,选发,分档,分色,软化,退脂……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