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榜张贴栏|童书岂能“少儿不宜”!

编辑:刘蓓佳

5ef99e372aeea.gif


日前,新华社记者调研发现,童书市场存在大量粗制滥造、内容失格的现象,部分童书还存在“儿童不宜”的露骨情节——有些童书赤裸裸展示血腥、暴力,书中赫然配图:猫爸爸开车载着家人,车轮底下是被轧过的老鼠;有的童书插图中,卡通人物背着鲜血淋漓的包裹,舞台上躺着被警察杀死的人,宝箱在流血,伞扎进头部等画面。


现在的孩子,是名副其实的电子时代“原住民”。为了不让孩子过度受“碎片化阅读”的影响,很多家长经常上网“广撒网式”购书。但令家长们大跌眼镜的是,部分少儿不宜、情节露骨的童书,不但没能让孩子贴近“书香”,反而可能“开卷有毒”,对幼童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三观尚在形成期的孩子来说,读什么样的书,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他们未来将怎样看待这个世界。从这个角度来看,把好童书的质量关,至关重要。


据统计,目前国内童书约占图书销售总量的四分之一,是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2018年,仅当当网销售童书就多达6.2亿册。然而,尽管市场蛋糕越来越大,但童书出版行业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究其原因,童书出版机构的鱼龙混杂,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无序化。“大量原本不是从事童书出版的出版社来‘分蛋糕’,不少缺乏相关专业素养的人员进入这一行业,造成童书质量良莠不齐。”出版商过度逐利也进一步加剧了童书的同质化、过度商业化、功利化,重复出版名著,缺乏原创精品、粗制滥造甚至挑战底线等问题。


近年来,为了不让内容失格、涉黄涉暴的童书流入市场,国家有关部门实施了“护苗行动”,严厉查处面向未成年人的非法有害出版物。但从市场监管层面来看,销售渠道的多样化为依法监管带来不小的难度。很多时候,都得依靠家长充当“把关人”,避免涉黄涉暴图书侵蚀未成年人的思想。


选购童书时,依赖家长擦亮眼睛只是一方面,想要全面整顿童书市场,还需各方形成合力。出版社应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长远发展,让图书兼具可读性和思想性,让孩子能借助图书与更多优秀的灵魂对话。行业主管部门则应当加强审核监管力度,为孩子的开卷有益保驾护航。


(来源:文摘报  刘晶瑶)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持续关注

001.webp.jpg

微信图片_20200703151935.png

05.jpg

04.png

03.jpg

06.jpg

编辑:刘蓓佳

一审:万顺

二审:彭军燕

签发:格桑梅朵

投稿、商务合作:微信zhsdw-no1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