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太饱”可能减寿,尤其这些食物多吃一口都是错!
作者:柳叶刀编辑:海念发布时间:2023-04-27 09:45:04
现代人天天有得吃,顿顿吃得好。
若是吃过量或是吃太饱,只会让身体的机能超过负荷,造成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1、肥胖
现代人常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多余的营养物质堆积在体内,其后果就是肥胖和一系列富贵病。
无数科学研究证实,肥胖会带来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硬化、胆囊炎等疾病,再加上由此带来的并发症可能达到上百种,非常可怕。
2、胃病
吃得过饱所带来的直接危害,就是胃肠道负担加重,消化不良。
此外,人体胃载膜上皮细胞寿命较短,每2~3天就应修复一次。如果上顿还未消化,下顿又填满胃部,胃始终处于饱胀状态,胃勃膜就不易得到修复的机会。
胃大量分泌胃液,会破坏胃豁膜的屏障,产生胃部炎症,出现消化不良症状。长期以往,还可能发生胃糜烂、胃溃疡等疾病。
3、肠道疾病
中国台湾科学家发现,脂肪堵塞在肠道里,会造成肠阻塞,大便黑色、带血。
4、疲劳
吃得过饱,会引起大脑反应迟钝,加速大脑的衰老。人们在吃饱后,身上的血液都跑到肠胃系统去“工作”了,容易让人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昏昏欲睡。
5、癌症
日本科学家指出,吃得太饱会造成抑制细胞癌化因子的活动能力降低,增加患癌概率。
6、老年痴呆
日本有关专家还发现,大约有30%~40%的老年痴呆病人,在青壮年时期都有长期饱食的习惯。
7、骨质疏松
长期饱食易使骨骼过分脱钙,患骨质疏松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8、肾病
饮食过量会伤害人的泌尿系统,因为过多的非蛋白氮要从肾脏排出,势必加重肾脏的负担。
9、急性胰腺炎
晚餐吃得过好、过饱,加之饮酒过多,很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
10、神经衰弱
晚餐过饱,鼓胀的胃肠会对周围器官造成压迫,使兴奋的“波浪”扩散到大脑皮质的其他部位,诱发神经衰弱。
“多吃点”的结果往往是吃撑,长期如此,体重难免蹭蹭蹭地往上涨,而肥胖堪称“万病之源”,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肝癌、胃癌、胰腺癌等都与之密切相关。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代谢》上的一项研究,更证明了“吃得越饱,死得越早”!该研究对800只小鼠进行了“限制饮食”和“随意进食”的实验,结果发现:在寿命上,长期限制性进食小鼠>早年限制性进食且晚年转为随意进食小鼠>早年随意进食且晚年转为限制性进食小鼠>长期随意进食小鼠。一般来说,每顿八分饱是比较合适的。美国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每顿吃“八分饱”,可以改变脂肪组织的基因表达,使身体的炎症因子水平降低,有助于提高寿命。除了要控制总的摄入量,食物的选择也很重要,有些食物多吃一口都是在为健康“埋雷”。国人一日三餐都少不了大米白面等精细化主食,但它们都属于高血糖负荷的食物,吃多了会增加氧化应激,激发炎症因子,从而引发慢性炎症。这就像温水煮青蛙,虽然平时不痛不痒,却让免疫系统长期处于战斗状态、疲惫不堪,从而逐步击垮身体,像肥胖、“三高”、心血管病、癌症等都与之相关。更有22个机构的科学家指出,与炎症相关的疾病占全世界所有死亡的50%。《柳叶刀》一项研究表明,总体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与预期寿命存在关联,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减寿。建议每人每天碳水摄入总量应与3~7两米饭相当,但要粗细搭配,粗粮最好能占到主食的1/3~1/2。油条、油饼、红烧肉、干锅菜……这些食物有没有你爱吃的?它们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点——高油。脂肪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高油食物吃太多,脂肪就会堆积在体内,形成“游泳圈”、“大象腿”。不仅影响外貌体态,还会导致肥胖、“三高”、脂肪肝等一系列后果。①每人每天食用油摄入量应控制在25~30g(约2~3瓷勺),少吃油炸食品;②适当增加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如:魔芋、木耳、燕麦、苹果、香蕉等,有助于减少肠道对脂肪的吸收。反式脂肪比脂肪更可怕,它可以升高“坏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水平,是脂质成分中对心血管疾病影响最大的,因此也被称为“恶魔脂肪”。根据世卫组织的相关数据预测,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因摄入反式脂肪酸而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50多万!人体不需要反式脂肪酸,它不存在最低的无害剂量,只要含有就有坏处,含量越高坏处越多。数据显示,高反式脂肪的饮食会增加21%的心脏病风险[1]。世卫组织建议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应低于2.2g/天。包装食品配料表中有人造脂肪、人造奶油、植物奶油、奶精、代可可脂、精炼植物油、起酥油、人造酥油、植脂末等的,均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尽量少选。盐是百味之首,国人也是真的很爱“吃盐”。前段时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居民减盐核心信息十条”中指出,目前我国居民食盐平均摄入量为10.5g,比世卫组织推荐的5g超标一倍多。高盐(钠)最大的危害就是导致高血压,进而损害心肾功能、引发脑出血等。“十条”中指出,大约50%的高血压和33%的脑卒中是高盐饮食导致的;全球每年300万人因高盐饮食死亡。①平时可用虾皮、辣椒、香料等进行调味,减少食盐用量。②可用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其中丰富的钾元素有助于稳血压,但肾功能异常、高血钾症患者慎用。③购买包装食品时,选择营养成分表中钠含量少的,钠(mg)*2.5=盐(g),大家可以自行换算,辅助控盐。糖果、蛋糕、饮料……甜甜的味道也让很多人爱不释手。曾有一项调查显示,每个中国人当年吃下了19.6公斤的糖,相当于每天吃了50g糖。而吃糖太多,不仅伤牙、毁皮肤,还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它与胆结石、骨质疏松、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脱发等多种疾病风险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曾调查了23个国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结论:嗜糖之害,甚于吸烟!长期嗜高糖食物的人,平均寿命比正常饮食的人要缩短10~20年。改善建议
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最好不超过25g,像奶茶、甜品、糖醋排骨、拔丝地瓜等都要控制摄入量。
像薯片、果冻、可乐、火腿肠等都属于超加工(过分加工)食品,它们往往营养价值较低,而盐、糖、香精、色素、防腐剂等添加剂却不少,徒增身体负担。研究证实:超加工食物的摄入量与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抑郁等有直接关联,而且“仅仅100kcal(约2块曲奇饼干)的超加工食物就会影响健康。”天津医科大学一项研究还显示:超加工食物的日均摄入量每增加10%,罹患全因痴呆症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25%(阿尔茨海默症14%,血管性痴呆28%)。改善建议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食物加工,比如水果生吃比果干好,猪肉直接烹饪比做成火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