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爷爷讲八十三年前的高考往事
写此文时,2017年的高考也结束了。近几年的高考,可谓是国内的头等大事,高考考生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来自全社会的鼎力支持、关注与呵护。警车开道、家长护航,老师、校长送考,高考前的工地不许夜间施工,考点周围的交通管制等等,不一而足,真是让人感叹。
爷爷在十多年前,看到高考生受到父母无微不至呵护,家长千里迢迢送子上大学的一幕,再联想到七十多年前自己考大学的情景,颇有感触。老人家当时已是耄耋之年,电脑、网络的使用,却比我这个孙女都强得多。爷爷是英语教学权威,年轻的时候,英文打字的速度比打字员都要快。五十年代,又是最早一批推广汉语拼音使用的传授者,老年人使用电脑的所有瓶颈,在爷爷那里都不存在。有好些年,爷爷都会每天与我电邮联系。
爷爷曾经的家书,对我们是弥足珍贵的。每每重读,都能感受到老人家思想的光芒。
老北大红楼
大约是06年,远在西北的远房表弟考入上海名牌大学,姑父家的晚辈也进入沪上高校就读。爷爷当年在信里说这几位家长,“他们不但把儿子从远道送到上海,送到学校,而且还把他们的床铺好,帐子挂好,脚踏车、饭票和一切日用品都买好,可是还不放心,还要在大学的招待所住几天,再看几天儿子,才含泪离开。多么好的妈妈呀!”爷爷感怀,甚至自嘲,“想想我们自己当父母的,也真惭愧!这一切我们都没有做过,我们的父母对我们也没有这样做。当时如果我的妈妈从苏州送我上北京,那就会成为传遍北京的特大新闻了。”
我爷爷15岁时,太爷爷去世。太奶奶特别刚强,一个人将子女培养成才。老人家认为好男儿志在四方,无论爷爷去外地参加大学招生考试,还是千里迢迢去北大上学,都从未送过。
北大红楼
爷爷1934年高中毕业。当时未曾实行全国统一大学入学考试,爷爷说“1934年夏天,我和一位同学到上海徐家汇交大附近租了一间公寓。那时大学各自招生,我们至少要分别考3所大学。我考了北大、清华、武汉三所大学。考完了回苏州等待发榜。后来三所大学都考上了,我选了北大。于是自己到火车站购票,自己托运行李、自己上火车,没有人送,幸亏在火车站遇到也考上北大的同学胡绳(著名哲学家、近代史专家,1982年,出任中共党史研究室主任,1985年,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他在北京车站有人接,到了北京居然能直奔北大三院宿舍,真是“额角头碰上了天花板”(方言:运气好得不得了)!从考试到入学,都是靠自己,大概现在的大学生比我们当年娇嫩,比我们“不出趟(在别人面前表现不大方,扭捏)。”
梁启超先生说“少年强则国强。”可现在只不过是在同城考试,却是举国之力,一切都为考生让路。条件如此之好,岂不真比温室里的花朵更娇嫩。别说经风雨,哪怕是把温室里的花朵挪到室外,有阳光、雨露,那花儿也活不长久。记得多年前上海有一名著名的跳高运动员,国家重点培养,事事都照顾到了,比赛、训练,周围的环境、观众,都不能有一点儿对他不利的地方存在。结果一到国际大赛上就“折了”,最后分析原因,说该运动员没有出国内那么好的成绩是因为国外的环境、观众等因素造成的。
看过《动物世界》的人都知道,野生动物的生命力特别顽强。小动物在天敌环绕下诞生,必须在几分钟之内站起来,很快就要学会跑,要不就得死。再看看动物园里豢养的同类,不止是小鹿、小羊弱得不行,连狮子、老虎都没有“山中大王”的威风、生猛了。
高考生多已成年,自行考试并不成问题。过多的关注、关照、呵护,不是爱,而成了害,成了少年成长路上的障碍,是他们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只有在特定环境下才能成长、生存的生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总应该一代更比一代强,被如此“照顾”的一代,真的能以自己的肩膀担任起家国的责任吗?如此确实值得整个社会深思,也值得家长们想一想,是否大胆放手让孩子独立走完他们成长路上重要的一步。他们不再是蹒跚学步的幼儿,已经可以展翅放飞属于他们的天空中。社会也大可以平常心对待高考,不再如此兴师动众。(括号里的注解为作者后加 图源网络)
(来源:中华善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