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市场的“潜规则” 失掉诚信还如何做生意?

编辑:艾迪

水果市场_副本.jpg

日前,有成都市民反映称,在水果批发市场购买水果,大多数整件售卖的水果包装箱里,都塞着重量不等的纸张,这些纸也并非常见的水果外包装纸。其中,最夸张的水果品种是芒果——一箱25斤的芒果,商家塞进去的纸就有9斤多。商家称,里面的纸他们叫“皮重”,赚的就是“皮重”,“这是我们的规矩,8到10斤是市场普遍规则,个别商家还有可能多达12斤。”(新闻来源:北京晨报)

26斤芒果,10斤纸箱,价格便宜的背后,隐藏着水果市场的“潜规则”。对消费者而言,不能容忍,可是水果批发店、零售商却不以为然,甚至“理直气壮”,不是单纯的销售者不诚信和蛮横无理,更有良知的麻木,受市场环境“影响”,被市场环境所“改变”,早已不讲诚信、不遵道理了,并集体将之打造成另类“行规”,共同维护,心安理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市场上卖纸箱包括“水泥纸箱”者并非什么新闻,而是老掉牙的“坑爹”旧事。对于消费者而言,为了10斤纸箱“大动干戈”,实际上是没有那份时间和精力的;再者,个案的胜利并不能改变行业现状,于是在吃亏之余,最多骂几句解一解气,下次不再光顾这家店就是。

水果市场的“坑”人“潜规则”,毫无疑问只有利于商贩,他们一边利用价格低的卖点吸引消费者,另一边却是塞纸增加重量来“坑”消费者。其结果是既卖了水果,又赚了钱,但这么做,却涉嫌误导,说严重点更是一种欺诈行为,换言之,失掉了诚信。没有了诚信,还如何做生意?

消费者的惰性正中销售商的下怀,是啊,把纸箱甚至水泥当水果卖,多赚了却没有风险,是傻子都学得会的“好经验”。当水果商“都这样”,消费者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于是市场化的“潜规则”铁桶般围起来,面对消费者包括媒体的质疑,销售商不仅没有任何惧色,还一脸无辜状,理直气壮地说“你找地产去讲理”。最终不给博弈机会的“市场博弈”结果,不是消费者犹豫“到底要不要买”,即要不要上当的问题,而是自言自语“到底要不要吃”的无奈……

水果运输中必要的保鲜措施可以理解,但买芒果的143元中,有50多块钱是花在了买纸,纸的重量竟然占了百分之四十,如果连这都能够承受,还真是将消费者的权益不当回事了。可问题是监管部门难道真的不知道吗?商贩都形成了潜规则,你却仍然没有行动,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与不良商贩“合谋”。消费者还如何指望你帮助他们维权呢?

所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潜规则”都是监管部门纵容的。水果市场“潜规则”就是监管“失责”的证据。消除水果市场的“潜规则”,从让监管尽责开始。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