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4张图告诉你,如何与不讲道理的人讲理
在我们这个网络超级发达的时代,每一天我们都会遭遇很多莫名其妙的神逻辑对话与事情。你会惊讶地发现,明明对方跟你讲的话很没有道理,但是对方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是对的。
下面我们用4张插画和现实中的一些常见事例来跟大家分析那些不讲道理的人在论证中都犯了哪些错误,我们又该如何与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
4张充满趣味的插画用反面案例来阐述错误逻辑的错误根源,并用通俗易懂的事例来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如何避开逻辑雷区,成为掌控全局的人。
比如,这张插画中的内容所表现出来的逻辑错误叫“诉诸潮流”,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唤其为“顺势而为”,通俗地理解为做事要顺应潮流,不要逆势而行。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的“别人都结婚,你干嘛不结婚?”“别人都在学新媒体运营,你干嘛不学?”“大家都在用某某爆款面膜,你怎么不用?”等都属于“诉诸潮流”的错误逻辑。还有特别典型的就是某国的总统选举,政客们也会利用各种花言巧语来为他们的竞选增强动力,影响选民。
这种通过大环境下大多数人的行为影响力来强制要求其余少部分人跟随,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内心所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杜绝随波逐流。
这张插画中所表达的逻辑错误叫“虚假两难”,简易理解为“非黑即白”。只给出两种可能选择的范畴,并假设讨论范围内的一切都必居其一。因此,对方如果拒绝了一种范畴,就只能接受另外一种。比如,“你既然不讨厌我,那就是喜欢我咯”;或者我们去咖啡厅,经常会被问到,“你想要茶还是咖啡?”再比如,中国人常说的:“棍棒之下出孝子,我觉得这种观念有待商榷”,马上就会有另外一个人跳出来说:“如果你一味的纵容孩子,他会为所欲为,将来必定会惹出大祸。”
事实上,这些观点都是片面性的,有可能去咖啡厅的人选择喝柠檬水,或就要一杯白开水;人家不讨厌你,但并不代表人家就是喜欢你,或许人家只是基于礼貌呢。中国传统思想里面,特容易出现“非黑即白”的逻辑错误,孩子的成长与教育为什么一定要在棍棒下才能成才呢?那如果这个孩子本身自律性就很高,学习生活都能掌控得非常好,那个时候,还需要棍棒么?所以,面对这种逻辑错误时,不妨以中立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这张插画所表达出来的逻辑错误叫“诉诸恐惧”,简单理解为“施压”,即通过花言巧语、威胁,或者彻头彻尾的谎言来给大众施加心理压力,迫使大众不得不那样做的一种带有强制性的错误逻辑。
比如,一帮女生在一起聚会聊天的时候,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事,一个打扮精致的女生会对一个打扮随意的女生说,“你如果不好好收拾和打扮自己,你的男朋友或者老公一定会出轨的。”这种带有威胁性的劝告在一定程度上给对方施加了心理上的压力,最后容易导致那个女生会因为别人的一席话而去改变成自己并不喜欢的样子。其实,说不定人家的老公就是一个很随意的人,喜欢女朋友或者妻子也打扮随意,并不是每个男人都喜欢打扮精致的女人。
在生活中,这种情况比比皆是。影视剧中也常常出现这样的镜头,比如一个被处分的官老爷,有些人就会说,你应该在警察到达之前把所有的贵重物品都交给我,否则警察会把它们放进库房,那里可是有去无回。这个时候,往往就利用了被查处的官老爷心疼和害怕自己的贵重物品落入有去无回的心理,成功地让另外一个人用谎言把官老爷给骗了。
其实,越是遭遇这些恐惧错误逻辑的时候,越是要保持冷静,务必要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然后再做出决定。
俗话说:“丑人多作怪”,说的就是插图中所表明的错误逻辑“人身攻击”谬误,即通过攻击一个人本身,而不是攻击其观点,以转移讨论话题,最终达到诋毁其论点的目的。这种类型的人身攻击被称为“侮辱性人身攻击”。
比如,一同学说,“我认为皮影戏应该推陈出新,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然后另一个人马上反驳说:“你才读过几年书,就敢否认中国的传统文化?”直接掠过观点,攻击对方没文化。
在生活中,很多这样的事例,比如,黄某向李某借钱没有还,然后秦某就对黄某说,李某是一个没有诚信的人,黄某则对秦某说:“那你上次私吞公司的公款被解雇的事怎么说?”由此,讨论完全偏离了轨道。如果是你遇到这种错误的逻辑思维,你可以在一个观点提出前大胆地向对方指出“对事不对人,切勿对事对人”。
所以,在生活中遇到那些充满神逻辑的人或事时,一定要学会找到对方逻辑错误的根源,然后从中思考该以何种得体的话语去回复,只有这样,你才能够从神逻辑思维的误区中走出,才能掌控讨论全局。(图源网络)
(来源:“绵羊的生活观”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