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偏见 将城市文明阻隔在“门”外

编辑:芊蔚

编者按:

一座城市的文明发达程度,不只体现在高楼大厦建得有多么豪华,不只体现在道路修得是多么宽阔,不只体现在拥有多少职能、汇集多少名校名企、聚集有多少社会精英,不只体现在GDP的增长,不只反映在“硬件”建设的速度上……更体现在对于每一个平凡世界里的普通劳动者的尊敬之中。

道德舆论场-栏目条-我有话说.jpg

180212-劳动者被拒载_600.jpg

临近春节,许多农民工踏上了返乡的征程。近日,有网友投诉,在陕西西安,有几位农民工拎着几个编织袋,想要乘坐公交车时,却被公交车司机拒绝,公交车司机对农民工摆手,并且关上门不让他们上车。网友爆料后,相关部门展开了调查,网友反映的情况属实,目前司机林某已经被停工处理。

虽然司机林某辩称,对农民工挥手是让他们等其他人先上,结果他们没再上来。但从监控视频来看,司机看到农民工想要上车时,朝他们摆了摆手,接着把门关上了,是因为后来又有乘客要上车,司机才开门。由此不难看出,司机对拿着大件行李的农民工的偏见。

其实,是非曲直再简单不过。就像网友在新闻后面所评论的,农民工并不低人一等,他们也是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他们活得正正当当。公交司机是一种职业,农民工也是一种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过,这样的常识讲了无数遍,一些人仍然用有色眼镜来看待外来劳动者,类似的情况也时常发生。比如,2017年7月,珠海的公交车上,一名公交车乘务员觉得刚上车的农民工脏,不让他们落座;2018年年初,网上又曝出有年轻女乘客在地铁上嫌农民工脏,拒绝给农民工让座……这些案例都反映出城市中仍然存在对外来底层劳动者的偏见甚或歧视。

有人说,想判断某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只需要乘3分钟公交车就足够了。我并不主张因为个体遭遇而否定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公然这样对待农民工也只是个别人的行为。与不让农民工上车、不让农民工落座相伴的,不是还有其他乘客的打抱不平吗?我们之所以能看到这些被曝光的现象,不都源于热心网友的义愤吗?这正说明,尊重那些为城市默默奉献的农民工,已逐渐成为共识。

网友曝光后,拒绝农民工上车的司机被停工了,这样的处罚应当能够促使该司机反思自己的行为,也能够警醒其他人。然而,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尊重和关爱农民工等城市中的底层劳动者,远不止于让他们和其他乘客一样平等地乘公交、地铁,它的内涵应该更加丰富。比如,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环境,让他们辛苦一天之后,可以舒舒服服地洗个热水澡,体面地走在大街上。再比如,在制定公共政策、提供公共服务时,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到考虑范围之内。加大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的力度,让他们能够在城市真正扎根,成为城市的“新主人”。

当农民工们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决策者在制定城市公共政策时更多考虑外来务工人员的权益,从心底里尊重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真正接纳他们,把他们当作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作城市的主人,我相信其他各种类型的歧视自然会减少。(图源网络)

(原标题:农民工被公交车司机拒载 受歧视的还有什么)

(来源:中国青年报)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