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人铁定律(上)丨《小张说管仲》专栏之六
有人的像牛,与世无争,只管干活;有的人像猪,好吃懒做,庸碌无为;有的人像鼠,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有的人像狗,上蹿下跳,不咬便叫;有的人像蛇,冷血无情,包藏祸心;有的人像乌,嘴大心直,好心坏事;有的人像凤,高洁多才,择木而栖……这是当下一些学者对人才的解读,猛一读,生动形象;细思量,却明显片面失真。为什么?
因为这种论断只谈了兽性,没谈人性。作为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人性是一种复杂的超乎逻辑的存在。要想客观地了解一个人、准确地任用一个人,必须要从人性的视角去度量。这也就是后人谈论“管仲成功学”时,常说的:他看透了人性,掌握了人性!
管仲一生,任人无数,相人无数。就相人来说,最能佐证他“看透了人性”的事,是他晚年与齐恒公姜小白之间的一段对话,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人才典故——病榻论相。
那是两千六百多年前的一个初夏,暑气熏蒸,骄阳碧透,街上行人寡,檐下客语稀。病居家中多日,已年逾七旬的管仲,被家人从昏昏沉沉的病睡中叫醒,家人说:大王来看您了。
这时齐国国王姜小白已坐在了他的病榻旁,见自己的宰相醒来,忙说:仲父(姜对管仲的尊称),您感觉好些了吗?想吃点什么?
管仲意识到了姜小白不避酷暑来探病的原因,说:如果您不怕热,就让这些摇羽扇、捧冰鉴(古人使用的一种原始冰箱)的人出去等待吧。
已经养尊处优习惯了的姜小白想了想,最终还是忍痛清掉了所有人。为示诚意,他还让人把屋里唯一的降温工具冰鉴也搬了出去。这时,落落空室,只剩他们睍睍二人。管仲先开了口,说:人性本善、人性本恶、人性不恶也不善,这些说法都是不准确的。性由心生,人性本恶,但人心向善。
姜小白听完,问:什么意思?
管仲又说:一个正常人都具备四种属性本能,一是健康,即生命认同本能;二是成功,即社会认同本能;三是幸福,即自我认同本能;四是智慧,即解脱认同本能。
姜小白似乎还是没听明白,又问了句:您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
微叹一声后,管仲问:您来找我,有什么事?
姜小白一听此问,来了精神,说:你如果一病不起,有什么要嘱咐我的吗?
管仲强作一笑,说:咱们齐国有句谚语,准备定居的人不准备出行的东西,准备出行的人不埋藏定居的东西。我是一个要辞世远行的人了,哪有什么嘱咐?
姜小白急哭了,说:您就说吧,我都听。
管仲说:您要想得善终,就必须在我死后驱离那四个东西,永远不要理他们,更不要听他们说话。
管仲口中的“四个东西”是姜小白晚年最宠爱的四个小人:易牙、卫开方、竖刁和常之巫。这四个人对姜小白可谓忠心耿耿,甚至舍身忘已;比如易牙,姜小白无意的一句“想吃人肉”,易牙就杀掉自己的儿子,让其吃自己儿子的肉;比如卫开方,为了侍奉姜小白,十几年不回家,并扬言“齐国胜似家”,与姜小白比“父母妻儿如粪土”;比如竖刁,为了到宫中伺候姜小白,不但自己阉割了自己,还鼓励别人也以这样的自残方式表忠心;再比如常之巫,仗着自己懂些医术,动不动就向姜小白进献“灵药”,因为治好过姜小白的“病”,还吹嘘自己医术通神,能预知人的生死。
姜小白向来把这四个人当成他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如今管仲要他除掉这四人,自然不悦。于是,冷然问道:他们在我身边这么长时间了,你之前为什么不让我驱赶?
管仲会怎么回答呢?管仲的“相人铁定律”具体又是什么呢?下周三《小张说管仲》揭晓答案。(系列文章《小张说管仲》之六 来源:中华善德网)
下期提要:
仲冬时节,姜小白真的病了,常之巫为了显示自己是“神医”,竟对外宣布说:大王(姜小白)将在某日死去。
此后,为了证明“神医”预言的准确,也为了给自己找一棵可以依靠的新大树,常之巫联合易牙、竖刁、卫开方等奸逆,把姜小白囚禁到了一个四面高墙的破屋子里,数九寒冬,无食无衣;曾是一代霸主、绝顶王候的姜小白,被关了整整六十七天,活活折磨死在了囚室里,肉体腐烂生出的蛆虫爬到了墙外,也无人敢收葬。
……
《管子.心术上》中说:人迫于恶,则失其所好;怵于好,则忘其所恶,非道也。故曰,(君子)不怵乎好,不迫乎恶。恶不失其理,欲不过其情。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