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马三”和他的深山里的留守儿童学校

编辑:拉布

“憨马三”有一股“悍马”劲儿

27年来,从马塔留守儿童学校毕业的学生有700多人,不少后来成了大学生。办学吃尽苦头的“憨马三”,却唯独亏欠了自家的孩子——5个儿女,只有女儿马君到省城西安上了学,其他4个都因为家里穷,先后中途退学。

当年,女儿马君接到通知,被以体育特长生身份招到西安上学、训练。马维帅卖了家里的驴,才凑上1000元学费。从父亲手里接过钱的那一刻起,马君就再也没向家里开口要过钱。

马君暑假打工,寒假也不回家,“每每在西安,看着人家要过年,自己一个人都不知怎么过”。年纪轻轻的女孩子,抽空就去捡废品,平日就从市场里拣菜叶,拌着挂面吃。

儿女们起初不理解,随着渐渐成长,才领悟了父亲的坚守与付出。“父亲感染了我,当初受的苦也都变成了人生的财富。”在马君看来,父亲是一个勤劳、善良,有爱的人。“只想着别人,不考虑自己”。

马维帅给孩子们发水果.jpg

马维帅给孩子们发水果

给学校食堂采购面粉,马维帅会舍近求远,远赴银川。400多公里往返路,要颠簸整整一天,只为省下500元。在西安上学时,有同学要扔旧校服,马君觉得可惜,捡来带回了家。没想到父亲拿起来就往身上套,高兴地说:“这衣服多好!新新的。”

对学校里的娃娃们,马维帅特别大方。遇到家庭困难交不起食宿费的孩子,马校长干脆利落:娃娃的费用全免了!这样的孩子,2017年就有20多个。

2012年,学生秦鲁智(化名)父亲病故,母亲也重病在身,这家3个孩子都在马塔留守儿童学校上学。孩子娘请人捎话说要见见马校长,马维帅到孩子家里一看,当即表态:只要我这学校还办着,这3个孩子就不收费,让娃好好上学。不仅如此,马维帅还扛起了照顾3个孩子的责任。最小的妹妹只有4岁半,他就让孩子们跟着老伴儿一起住。从此,这里不仅是兄妹仨的学校,更是他们的家。

马塔留守儿童学校有315个孩子,90%以上都是留守儿童,每半年能与父母见一次面的不到40%。还有103个孩子来自单亲家庭。“喜盈盈,笑盈盈,为了办学费尽心;真孙孙,假孙孙,都是国家栋梁人”,2007年,马维帅写下这样的新春对联。在他看来,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的亲孙子。

办学不光赔钱,学校大大小小的事都要他操心。男孩子的头发长了他给剪理,孩子中有尿湿的被褥,他抱到窑外去晾晒,有的孩子拉在裤子上他亲自来换洗。晚上他还与那些尿床的孩子同睡在一个炕头上,定时搂抱孩子去排尿。夏天他熬绿豆粥给孩子们解暑,冬天他常常为孩子们烘干湿了的衣服。当孩子夜里发了烧、患了病,他背上去临村看医生。

27年里,马维帅每天打着手电筒巡夜。原来的宿舍都是租借来的零散窑洞,冬夜里气温低达零下一二十摄氏度,滴水成冰。这个平日里的爽落汉子,顶着寒风,轻手轻脚摸进宿舍,为孩子们掖好被角。遇上阴雨天,他手提一只大筐,把孩子们湿透的衣服、鞋袜放进筐里,拿回去连夜烘烤。第二天一早,又及时送回各个宿舍。

因为交通不便,孩子们的父母又大多不在身边,学校实行“大礼拜”制度——上12天课,休息两天。在这所特殊的学校里,马维帅和老师们除了关注课业,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任务:弥补孩子们缺失的亲情。

每到课余、周末,马维帅总是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唱山歌,或是到附近的山上郊游、挖野菜。过节时,他还会和孩子们一起包饺子。

孩子们在跳舞.jpg

孩子们在跳舞

“这么多家长相信我,把孩子送过来,我一定要培养好。”为了让孩子们受到更好的教育,马维帅四处打听,一次次踏上寻师路。

为请到好老师,节俭的马维帅从来不惜开出高工资。他骑着自行车,翻山越岭走了150多公里路,可请回来的老师一看学校的艰苦环境,待不够1个月就要离开。

马维帅却不放弃:老师们都很辛苦,我只能尽力创造好环境,让老师留下来。哪个老师家有困难,马校长总是第一个到;有老师生病,马校长亲自拉车送医院;老师家里种地,他拉着自家的驴帮忙犁地……

“憨马三”没文化,办学经验却越来越丰富。什么是好老师?他说,“谁带出的班平均成绩有提高,我就给奖励。”没想到,有老师为了拿奖金,把学生答错的题用蓝笔改过来后,又用红笔打高分。还有的老师在县上托关系提前打探考题,在课堂上给学生“开小灶”。

这些都没逃过“憨马三”的眼。从此,他对谁也不放心,亲自到县上领试卷。考试时,他把孩子们带到场院上,单人单桌、亲自监考。考完的卷子,他自己密封好,带到县上请人阅卷。

时间一长,马维帅的学校有了名气。虽然离县城还有40公里路,仍有不少家长慕名将孩子送来。榆林有12个区县,在这里就读的学生来自7个区县,外省市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教育教学成绩连年在全县33所学校中名列前茅。2006年,该校获得全镇四年级统考总评第一;2008年,全县三年级统考名列三星级学校第二名;2009年,全县三年级统考二星级学校总评第一;2012年,全县六年级统考总评第二;2013年,全县四年级统考全县第二,还有一部分学生考入了县直中学重点班。马塔小学教学成果赢得了上级的肯定:2010年1月,学校被该县教育局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同年2月,被评为二星级学校;2012年,子洲县2个企业家捐资50万元,修建了饭堂和住宿。2013年,子洲县教育局拨款30万元,为学校建设取暖设施。同年“子洲县马塔小学”更名为“子洲县马塔留守儿童学校”。并从2013年开始,每学年再拨付18万元用于解决教师工资。2017年3月,又被榆林市慈善协会授予“慈善服务优秀团队”称号。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