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马三”和他的深山里的留守儿童学校

编辑:拉布

梦想虽小,但后继有人

2009年,马君回家过春节。大年三十刚过,马维帅就回了学校,张罗着打扫卫生、糊窗户。看着60多岁的父亲满身尘土、两鬓斑白,马君忽然就蒙了:父亲老了。

马君回到西安,辞去高校体育教师的稳定工作,抱着刚出生70天的儿子,和丈夫回到了马塔村。看着女儿回来帮自己办学,“憨马三”的心气更高了。马君也传承了父亲的风格,把所有精力都放到了孩子们身上。

马君常说,看到学校里的孩子们,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回到家乡9年,马君的课每天都排得满满当当,不但承担着一个年级几十个孩子的所有课程和生活照料,还兼带全校的体育课。白天上课,晚上批改作业、备课。而自己的孩子,几乎全是老公带。

为了孩子们能吃上新鲜蔬菜,改善伙食,马君和母亲在学校的空地上种了黄瓜、西红柿、豆角,还和父亲一起种地、养猪……如今,“憨马三”一家5口全部居住在学校,妻子、儿子、女婿分别担任着学校的生活教师、武术教师和计算机教师,一心一意照顾300多个孩子。

马维帅和他的孩子们在一起.jpg

如今的马塔留守儿童学校,已被纳入“公助民办”行列,孩子们享受上了“两免一补”和“蛋奶工程”。从2013年开始,当地教育部门每学年拨付18万元,用于解决教师工资。在爱心企业和人士资助下,音乐教室、幼儿活动室和浴室等设施也逐步完善。

从马塔留守儿童学校毕业的吴学敏(化名),现在已是军校大学生。2017年暑假,他专程回来,组织孩子们军训。刘婉君大学里的第一次暑假实习,就回到母校,为孩子们代课。还有更多曾受惠于“憨马三”的学生和家长,常常回来看望马校长,探望孩子们。

现在的马维帅,是“榆林楷模”“中国好人”。2017年,马君也入选第三届马云乡村教师奖。2018年1月举行的颁奖典礼上,马君一家人走上领奖台,成为最耀眼的“明星”。这是他们一家人第一次旅行,第一次看到大海。“憨马三”的事迹逐渐被人所知,各大媒体也纷纷加入报道。

马维帅获2015“感动中国人物”.jpg

领奖归来,马君还有更挂心的事:“我们是一所特殊学校,这些留守儿童更需要好老师的奉献。”但“招老师难,招好老师更难”一直是学校的困扰。马君说,如果能争取到支持,为学校的老师们解决“三险一金”,好老师就能留得住。

马君还希望,能有机会让学校的老师出去培训和提高,“如果外面的好老师,愿意到我们这里支教或工作,那就更好了。”

采访临近结束,马维帅接到电话:有外国留学生看到他的办学故事,希望能在春节后,奔赴马塔短期支教。

有人曾写对联赞美马维帅:

办学几十年,顶风雨来,冒风雨去,尽职尽责,苦乐不论且将人生作阳伞;

心事万千重,先天下忧,后天下乐,至善至美,荣辱自知休问白发为谁生。

这样的赞美,“憨马三”担得起。(图源网络)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