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兄弟联袂说家风 情至深处泪洒讲坛

编辑:

唐浩明谈曾国藩教子、治家之道:“做读书明理之君子”

唐浩明从曾国藩家书中解读曾氏家训,第一要点在“孝”,如能做到对待长辈恭敬顺畅,对待平辈仁爱友善,最平凡的“耕读之家”也可传五、六代好家风。

第二,应做到勤俭。曾国藩是家中的长子,有很多个弟弟,最小的弟弟比他小十七岁,所以他在兄弟中很有权威。在曾国藩教子、教弟的语录中,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勤劳和俭朴。“打开曾国藩家书,扑面而来地总是‘勤俭’二字”,唐浩明说,“奢华对于生命,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意义,生命需要什么?生命需要充实,我们要有光彩,饱满、充实。”曾氏家族曾富贵之至,但却告诫家人,世家之子要有寒士之风,要像普通人家一样。更甚者,曾国藩曾经在家书中说,死后财产不留给子孙,用来买义田。他统帅湘军,每天手中经过的银两数以万计,但公私分明,不谋私利。

第三,希望子弟们做读书明理的君子。当年已是湘军统帅的曾国藩曾写给二子曾纪鸿一封书信,他说,别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孙为大人物,但我不希望,我只愿儿子成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读书不只是学习知识。曾国藩曾让性情软弱的儿子去读有助于开阔胸襟的书籍,人在世上做事,知识固然是能力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开拓胸襟,方能立身于世。其次,曾国藩认为读书可改变人的气质。唐浩明举例说,曾国藩在军队中研究西洋望远镜,发现其中不过是几片玻璃,却发生了神奇的效果,正是经过了打磨和加工。读书也是一样,人通过读书明理而能成为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关于君子的定义,曾国藩亦有“八德”之说,即“勤、俭、刚、明、忠、恕、谦、浑”,其中“浑”是曾国藩的一个特色的表述方式,意思是处事待人不要过于精明而变得刻薄。曾国藩的遗嘱中嘱咐给儿子四方面内容:一是“慎独”,不要心存邪念;二是“敬”,对人有恭谦的态度;三是“求仁”,即仁爱,要仁厚;四是“耐劳”,习惯于比较劳累的人生状态。唐浩明说:“若一个人做到了这些方面,那他能够过苦日子,也能够过好日子。具备这八种品德,也不嫉妒别人、不过度贪欲,能够自己管住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存着爱心,对人对事有恭谦的态度,时常处在一种繁忙的人生状态。习惯于这样的人,就是君子了。”

现代教育有“三重三轻”弊端 传统家教助人立身

从曾氏家风谈到当代家庭教育,唐浩明总结说,当代学校教育有“三重三轻”的弊端,一是重知识、轻素质;二是重功利、轻德行;三是重形式、轻内容。因受制于学校教育的影响,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也出现了相应的“三重三轻”:重成龙,轻成人;重言教,轻身教;重五子登科,而轻言道。其实在传统文化浸染下的家庭教育,应该多为子女的立身之本考虑,什么是立身之本?立在品质、诚实、善良、勇敢、顽强、上进、恒心、敬业等等,都是很好的品质。“我们现在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所忽视的、所轻视的部分,现在要靠家庭、靠父母承担起来,这就是中国传统家教对今天社会最大的启示。”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