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兄弟联袂说家风 情至深处泪洒讲坛
唐翼明、唐浩明联袂登上岳麓书院讲坛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唐翼明、著名作家唐浩明联袂登上岳麓书院讲坛,开讲“家风·家训--《颜氏家训》与《曾国藩家书》”,共话传统教育与生命智慧。
唐翼明、唐浩明联袂登上岳麓书院讲坛
讲坛现场爆满,讲台两侧也坐满了慕名而来的观众。岳麓书院讲坛是面向社会开放的公益讲坛,现场观众涵盖了高校师生、文化机构及工商界等社会各界人士,本场讲坛现场规模达370人。
这次讲坛是唐氏兄弟的首次同台会讲,又恰逢唐浩明先生七十岁生辰之际,以古稀之年成就一段兄弟佳话。唐翼明先生研究魏晋文化,从文学到书法,处处见魏晋之性情风度;唐浩明先生研究晚清湘军,从史料到编著,隐隐有曾氏之智慧练达。更为难得的是,唐翼明与唐浩明是早年提倡当代家风家训和家庭教育的第一批文化学者:唐翼明精于《颜氏家训》的研究,唐浩明则是诠解曾氏家风的权威专家。
讲坛以“家风·家训”为主题,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教授担纲主持,唐翼明主讲《颜之推论教子》,唐浩明主讲《做读书明理之君子--曾国藩的教子之道》。传统中国,一个正派家族的风气与教养,往往会内化为家族每个成员的品行与气质,沉淀为代代流淌的文化基因。为保持优良的家风传承,家庭教育可谓是中国传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中的“教子”观念于今仍有借鉴和参考的意义。
会讲环节,哥哥唐翼明先生讲到精彩处,弟弟唐浩明先生带头鼓掌。
据朱汉民教授介绍,本次兄弟联袂会讲也是岳麓书院自开设讲坛以来的“第一次”。在会讲环节中,朱汉民教授首先抛出一个巧妙问题,引得唐翼明、唐浩明先生不约而同地会心一笑,“在教育子女方面,两位老师更选择秉承‘身教’还是‘言传’?”多年研究魏晋文化与精神的唐翼明先生接下话题,表明自己的气质传自母家王谢士族一脉,比较外向、活泼,主张教育子女更加自由,只重“身教”,说罢不忘笑指弟弟浩明,“他就属于传自父家一脉,性格内向,喜欢‘谆谆教诲’。”而长期从事曾国藩研究、浸染曾氏风度的唐浩明先生则表明自己“言身并重”,“潜移默化的身教固然重要,但中国文化同样注重立言。如若没有言传的传统,像《颜氏家训》这么重要的文献大概也无法流传下来。”
在观众提问环节,谈及父亲唐振楚以及唐氏家族对自身成长的影响,唐翼明先生忆起多年往事,言辞激动,深情难掩,唐浩明先生则在一旁默默聆听,情动处不免红了眼眶,令听者动容。唐氏两兄弟之性情迥异,可见一斑,又因两人之惺惺相惜、默契无间,令一场兄弟同台碰撞出无数精妙的火花。
颜氏是颜回后代,曾氏是曾参后代,这两位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按着长兄为先的顺序,唐翼明首先开讲:“今天将颜氏和曾氏并列作为讲坛主题,其实两者有着潜在而深刻的渊源。通常我们都会把‘孔孟颜曾’放在一起谈,而且历史上的‘孔孟颜曾’曾通家谱,谈家训首先谈颜、曾,确实颇具典范性的意义。”
虽在美国留学十年,但唐翼明先生对于所谓西方的先进思想却并不全然拜服,直言其一生最崇拜之人唯有孔子。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极强,唐翼明说,“那些历史上入侵中华的曾经兵强马壮的马背民族,如今安在哉?可见唯有文化内涵能令一个民族长存。”
普及和培养文化当从家庭教育做起。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摇篮,每个人的性格基本是在家庭中养成的。唐翼明谈及当年在央视开讲颜氏家训与家庭教育,却因在台湾执教而被半途叫停,笑言:“我搞不懂,我的台湾教授身份和我讲的家训、教育,又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