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当务之急是引导年轻人进入古典文化宝山

编辑:

叶嘉莹50.jpg

建“迦陵学舍”继续研究:回国不是为享受

研究诗歌多年,叶嘉莹也遇到过自己的知音。四川大学历史系的教授缪钺,仅仅与叶嘉莹在会场上碰过面,但是凭着对彼此作品的阅读,便邀请她每年暑假去跟他合作做研究,结集为《灵谿词说》出版;也有素未谋面的普通读者会给她写长长的信诉说对古诗词的热爱;更有一位企业家,偶然读到她的书,因为受到吸引,一口气读完了才发现自己一直站着。

“早年我回来讲课,把南开的专家楼当作临时住处,每年走的时候都要把东西整理清楚还给校方。有人要给我捐款盖楼。我拒绝了。”叶嘉莹明确表示,给学校捐款可以,给我个人住房绝不接受,“教学科研是我的一切,我的余生是要把我体会到的中国诗歌丰富美好的生命说给年轻人听,这是我生命的目的。”

叶嘉莹的话并非虚妄之言。三十多年来,她每年都要往返于加拿大温哥华和中国天津之间。她家里的十个大纸箱装的都是满满的资料——草稿书信、讲课录音,近年来每次回天津,她都会带上很多资料,已经带回四十个纸箱了。她说,这些资料即将被安置到建成的“迦陵学舍”:“搬这么多东西回来是为了整理,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不是回来享受。我回来后仍需要不停的工作。”

迄今为止,叶嘉莹著作等身,连她自己也很难说得清最喜欢哪一本。叶嘉莹把自己的书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己写的研究心得,一类是授课录音的整理。叶嘉莹认为,各有长处,也各有缺点,写的时候可以坐下来,思想更加细腻,材料更切实,而口授内容则可旁征博引,内容更加丰富,有些像“跑野马”。

专心著书立说的叶嘉莹受到各界重视。2014年5月,南开大学专门为其举办盛大的研讨会庆祝其九十华诞,多位学者道贺,被称为“学界红地毯”。著名中国近代史学家汪荣祖,著名作家白先勇、席幕容,均到场祝贺。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和现任副总理马凯也致信祝贺,充分肯定其文学成就。

叶嘉莹还提到了最近古诗词愈加受重视的事情,并表达了对诗歌评奖的看法,“本来评奖也是好事,是一种鼓励,就看你怎么选,怎么操作了。”(上官云)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