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当务之急是引导年轻人进入古典文化宝山

编辑:

  叶嘉莹生平

叶嘉莹一生传奇。1924年,她出生于北京一个传统的书香世家,祖父曾在清廷为官。父亲叶廷元为早年北京大学毕业生,是中国航空公司最早的员工,母亲婚前也曾是女校教师,二人育有一女二子,叶嘉莹为长女,下有两个弟弟。

自三四岁开始,叶嘉莹在父亲指导下识字,家中请来老师为其授课,接受良好的教育。她十岁开始写古体诗,填写令词。后抗战爆发,父亲随公司迁往后方,杳无音讯,叶嘉莹遂在伯父教导下成长。1941年,17岁的叶嘉莹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国文系,师从诗词名家顾随先生,打下深厚的古典诗词功底。几乎同年,其母因病去世。

1945年,叶嘉莹毕业后即在北京数所女中任教。1948年,与国民党军官赵东荪结婚,并随之前往台湾,任教于彰化女中。1950年,丈夫被卷入“白色恐怖”下狱,隔年自己亦被迫去职收押。出狱后,为维持生计,她转到台湾南部一所私立女中教书。1952年起,在台湾大学、淡江大学、辅仁大学执教,取得丰硕研究成果,培育出如著名作家白先勇、陈映真等一批文学大家。

因成就突出,1966年,叶嘉莹受邀至美国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任访问学者,在哈佛大学与著名汉学家海陶玮教授合作研译中国诗词。1969年举家移民至加拿大温哥华,获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职位。1979年回中国天津,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执教三个月,后与诗词研究专家缪钺合著《灵谿词说》。1991年应南开大学之邀,成立“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并担任所长。曾在上海、南京、成都、香港等地多所大学讲学。

叶嘉莹长期在西方从事教学工作,阅读了很多西方文艺理论著作,将西方文艺理论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是叶嘉莹对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的重要贡献。1990年,叶嘉莹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是加拿大皇家学会有史以来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

2012年6月叶嘉莹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温家宝为其颁发聘书。

2014年,南开大学专门举办研讨会庆祝叶嘉莹九十寿辰,温家宝致信祝贺,赞誉她从事教育事业近七十年,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人才,深受学生爱戴,可谓桃李满天下。七十年来,叶嘉莹一边孕育桃李,一边从事研究,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温家宝在信中称赞叶嘉莹:您的心灵是纯净的,您的志向是高尚的,您的诗词给人以力量,您自己多难、真实和审美的一生将教育后人。

叶嘉莹曾荣获首届“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及国家文化部等部门主办的“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等各类奖项,研究著作超过三十部,代表作有《迦陵论诗丛稿》、《迦陵论词丛稿》等。其中2008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迦陵著作集》是嘉莹先生亲自选定的著作合集,包括《迦陵杂文集》《迦陵论诗丛稿》《迦陵论词丛稿》《词学新诠》《清词丛论》《唐宋词名家论稿》《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八本,于2014年10月重新修订出版。而由海内外友人与南开大学联合兴建的迦陵学舍即将落成,叶嘉莹将在迦陵学舍带领学生们专事古典诗词研究。

延伸阅读:记叶嘉莹先生丨兰生空谷,不为无人而不芳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