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育丨寒门博士之死与高校导师滥权之殇
本科:教育性价比最高的学历阶段
本科实际上是教育性价比最高的学历阶段,因为大多数职业的门槛都是本科,这意味着,本科生毕业后,可选择的工作种类很多,而且本科生的工作报酬相比研究生来讲,也少不了多少。
我所在的城市,同一个企业招录的研究生月工资薪酬只比本科生多200元,多了200元,却缺少了三年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
研究生和本科生相比,仅仅是多了一个硕士文凭,大部分人依旧会碌碌无为地度过研究生两(三)年,刚刚适应新的生活,就要开始准备毕业论文了,临到毕业,又是两手空空。
某知乎网友的读研感受:
目前研一下,读着自己不喜欢且没前途的专业,本科的室友已经月入过万,我还在可怜兮兮的边写论文边实习,拿着一月1000+的实习工资。厌学,一提到论文两个字就焦虑,不想写,哭,睡不着,这些症状都出现在我身上。不被理解,得不到安慰,怕自己毕不了业,挨骂,跟我妈吵架,恶性循环。我喜欢实习,虽然挣钱少,我却觉得没有压力,我讨厌读书,读书drive me crazy。
我相信读研后悔的不在少数,文凭只是找工作的敲门砖,如果本科生都可以驾驭的工作,企业是不会雇佣研究生做相同工作的。
我毕业的那一年,在找工作的时候碰到几个研究生一起面试一家大型国企,那时候企业明确提出了,不要研究生,我那时候还不明白,为什么同样薪酬不要研究生。
等我后来开始做企业就明白了,同样一个工作,如果本科生起就能干,那么找个硕士博士来,与本科生拿一样工资,肯定不愿意干,而很多接受过学术训练的人,未必愿意屈就。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文凭只是找工作的敲门砖,不要为了读研而读研,你要知道,读研比不读研付出的代价更大。
还是那句话,研究生的目的本来是为了培养学术人才,但是由于学术资源的不足,最终经过筛选,只能留下最优秀或者最能坚持的一批人,实际上很多人被迫要进入市场,而这其中的转换和落差,对于一直视自己为天之骄子的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
而研究生教育在国家层面上,实际上还担负另一个重要功能,避免失业浪潮出现,一个本科毕业生,读研就把他的就业延迟了两三年,读博就是五年以上,期间还要这些家庭自己出钱,而这只要多放几个名额就行了,还有比这更划算的买卖吗?
所以研究生教育水化是必然的一个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