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德·亲情丨中国式孝顺
哲人思悟:中国家庭的幸福密码
以孝为本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人伦规范。钱穆将中国文化本质上看作“孝的文化”,梁漱溟更将“孝”列为中国文化的第13项特征,把“孝”看作中国文化的“根荄所在”。虽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如今孝道内容开始侧重于精神慰藉。但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仍是中国人从古至今践行孝道的基本内容。时至当今,中国一脚从农耕时代迈进信息时代,本来该几百年走完的路,一步就跨过来了;年轻一代身处变更之中,察而不觉,但留在老家的父母却明显与时代脱钩了。比如年长一代不善于使用智能设备、很难适应城市化的生活、理念认识相对传统死板等,虽然他们也在小心翼翼的努力弥补自己与时代的这种“失重”,但更多时候,他们的处境是不知所措。
所幸的是,很多中国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并未受到过大冲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善事父母”等家庭伦理仍是中国家庭的幸福密码。而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中国式孝顺”作为东方人文生命构成的重要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稳定的重要社会文化心理基础,不但会深刻影响古今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还会扩大开来,成为世界共尊的一种亲情理念。